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地方 详情

2025年,河南“三农”如何推动三个“更加”?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杨建国
  • 2024-12-26 11:13:21

12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12月20日,河南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三农”、安全生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从中央到河南,2025年,各项经济工作基调已定。

特别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2025年“三农”工作要努力实现三个“更加”:“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2025年,河南“三农”如何推动这三个“更加”?

三个“更加”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之年、“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

关键之年,“三农”工作方向是什么?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三个“更加”,进一步指明了2025年“三农”工作的方向目标。

以三个“更加”为统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要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重点实事,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等。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在全国“三农”版图中角色关键、使命重大。2025年,推动三个“更加”,河南如何发力?

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随后的河南省委常委会指出,要加强前瞻谋划布局,立足省情农情,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统筹,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编制有关专项规划,切实把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把准吃透、谋深谋实,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融合,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丰产。要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围绕科技创新、种业振兴、现代农机等,整合科研力量,推进协同攻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抓好乡村富民产业,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发展格局。要持续强化乡村治理,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平安单位(村、社区)建设、“四治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笔者发现,从正在发生、成型、见效的实践探索,到面向未来、引领推进的谋篇布局,本次会议围绕三个“更加”,河南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给出了极具特色的河南关键抓手和解法,分别是:片区化、大食物观和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及产业富民强村。

片区化

如何“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其中包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笔者认为,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需要在把握“三农”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同时,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在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方面,河南作出了有益探索: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导区为引领,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河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坚持片区先导、分类指导、典型引导,初步探索出了片区化推进的省域路径,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河南方案”。

片区化“河南方案”,破解了推进农村地区更加繁荣中的两个关键问题:

第一,和美乡村建设,需要改变原来就乡村建设搞乡村建设的模式。

这方面,河南以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抓手,精准研判城乡关系发展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特别是以县域为单位,全域统筹,坚持县域和乡村整体谋划、一体规划;顺应乡村人口流动变化新特征,注重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合理布局;顺应乡村产业多元发展新态势,注重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现代化乡村全产业链等等。

第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改变过去存在的“撒胡椒面”、片面追求推进速度的模式。

这方面,河南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把组团作为片区内的发展单元,以组团为抓手推进片区建设,以局部破全局,梯次推进组团建设和片区发展。

这一点,在河南嵩县体现得很充分。

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嵩县从城乡布局、未来人口转移、乡村演变趋势、乡村产业发展等多个角度,精准研判城乡关系发展的结构性、趋势性变化,以此为基础在全县布局建设5大和美乡村先导片区。

同时,嵩县打破镇域、村域界限,完全以产业为纽带,统筹考虑产业相同、地域相邻、设施互通等因素,以5—10个村为一个组团,把5大片区分为40个组团,以组团为抓手推进片区建设。

此外,以和美乡村先导区位引领,嵩县在片区组团发展中,充分统筹提升片区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连片产业发展,连片乡村建设,联动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由点到面、片区推进、组团发展、全域提升。

在以嵩县等为代表的片区化“河南方案”基础上,笔者认为,2025年,河南“三农”应抓住“推动农村地区更加繁荣”的关键,以片区化理念为抓手,以和美乡村先导区为载体,加快形成一批可实施、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取得突破性、引领性成果,为乡村全面振兴探路子、树样板。

两个重点

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河南重点抓什么?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给出了两大关键: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笔者认为,这两个关键,分别指向两个重点:大食物观和农业新质生产力。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方面,河南在稳基础、稳供给基础上,通过践行大食物观,要增量、要质量。

河南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平原、丘陵、山区等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加之地处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牢牢稳住粮食这块“压舱石”基础上,通过践行大食物观,因地制宜,立足国土资源禀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粮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特别是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的硬指标、硬任务,也是走好农业强省建设的关键所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这方面,河南找到了两个关键抓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强化农业科技方面,河南解法的关键是:以中原农谷为牵引,以种业振兴行动为主抓手,立足把中原农谷建设成为以种业为核心的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任务,聚焦种业、聚集资源、聚力创新、聚合带动,构建涵盖现代农业全领域全链条的创新体系,提升农业农村科技整体创新效能。

强化农业装备支撑方面,河南解法的关键是:在集群发展上增实力,科学优化布局,主动对接上下游,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在核心技术上求突破,凝聚农机装备产业链的科研创新力量,推动重点项目研发;在数字智能上抢先机,瞄准智慧农机主攻方向,加快平台建设,加快数字赋能,加快社会更新;在拓展需求上提效益,积极开拓市场,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办好各类农机展会,用好“两新”政策。

产业富民强村

推动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河南如何发力?

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关键导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笔者认为,河南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围绕产业富民强村,抓好两个重点: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模式以及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首先是产业联农带农益农模式。

产业振兴一直是河南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中之重和切入点。在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打通利益融合结点,让广大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同步收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切实增强产业富民强村效应,是留给“千万工程”河南方案的关键任务。

这方面,河南以西峡县和卢氏县为代表,给出了两种不同路径。

第一种:强村公司。

西峡县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菌果药旅”四大产业,促进片区内龙头企业、村集体、产业园、农民等要素,贯通融通、优势互补、联合共建、利益共享,“菌果药旅”产业综合效益360多亿元,全县80%以上的群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四大产业。

同时,西峡在和美乡村先导区组建4个强镇公司,16个村联合搭建5个强村公司矩阵,运营前置,置入业态;建立健全 “合作社+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联动机制,促进村民共富,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超45%。

第二种:社企结合。

卢氏县在社企结合方面,做好了三方面的工作:

抓实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县、乡、村三级联动,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精准对接生产销售渠道,变 “单打独斗”为 “抱团发展”,破解 “农户生产销售难、集体经济增收难”两难问题。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招大引强、招才引智、聚链成群,积极引进培育研发能力强、市场营销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食用菌产业引进培强了金海生物、信念集团等龙头企业,中药材产业引进培育了瑞之恒、乐氏同仁等深加工企业,林果业培育做强了华阳食品、香盛轩等产业龙头企业。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优化完善利益分配方式,带动群众主动进链、深度嵌链、错位补链,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其次是促进农民多元增收。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河南强调突出促进农民多元增收,深挖产业富民增收潜力,稳定工资性收入,拓展转移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

除了发展富民产业,笔者认为,促进农民多元增收的关键,在于管好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抓好片区运营。

这方面,平顶山市探索出了一条片区运营的鹰城路径。

在片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平顶山市突出抓好片区运营主体,强调积极探索“强村公司”多元化发展路径,探索“飞地抱团”共富机制,将地域不相连接的村与村之间的土地、人力、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解决独村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化效益化不高等问题,创新项目共谋、资金共筹、资源共享、品牌共创、收益共享等方式,全面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比如,平顶山市郏县充分发挥乡村会客厅智库作用,探索具有郏县特色的“乡村会客厅+片区+强村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指导片区6个村全部成立强村公司,如今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同时,郏县在片区运营中,还注重发展培训经济,完善姚庄共富学院运营机制,搭建“培育学院+实训基地”两大平台,聚焦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和各类“新农人”,孵化培育乡村共富带头人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乡村振兴传播大使、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杨建国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