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借鉴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经验,不断创新思路,通过和美乡村“以点带面”示范效应,全县乡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产业发展、旅游业融合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社会生活提质升级的良好态势。
多元产业发展促增收。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和基础。今年来,东乡县坚持把做大特色产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最有效措施,精深打造“1+5”亿级产业群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以持久之功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打造养殖产业大县,高标准、大规模召开全县畜牧产业和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大会,成功创建国家级(肉羊)现代农业产业园,“东乡贡羊”荣获“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区域品牌传播影响力百强奖”,成功打入北京重要高端消费市场,实施“1+12”奖补政策,落实奖补资金1.65亿元,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3.4万头、266万只,同比增长11.7%、9.7%。
“原来我缺资金、不懂技术,家里就养着20多只羊,今年政府在资金、技术、防疫等各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解决了我发展养殖的难题,现在我养了400多只羊,我对养殖充满信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这是达板镇养殖户马文华最真切的感受。政策扶持是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东乡县进一步优化良种繁育、饲草供给、屠宰加工、品牌打造等全链条奖补政策,涵盖资金补贴、技术培训、贷款贴息等等。这些政策犹如春风拂面,让养殖户们信心倍增。
马一布拉黑麦是东乡县龙泉镇老庄社的群众,走进马一布拉黑麦家的院子,映入眼前的是一排整齐的羊棚。“我患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结核,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种地搞养殖,今年我把羊圈改造了一下,将原有的小羊圈改造提升为302平方米的大羊棚,享受了政府羊圈改造补助资金45000元,政府还给我奖励了8只能繁母羊,我现在有70只羊,争取明年养羊数量达到200只”。
打响叫亮美食金字招牌,制定出台促进美食产业提质增效发展系列措施办法,持续扩大“东乡贡羊”东乡手抓知名度,美食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累计发展各类餐饮门店5000多家,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今年落实餐饮奖补1000万元,扶持餐饮门店167家。
“政府这两年对美食餐饮产业的奖补力度很大,我在东乡县毛沟村开了一家农家院,生意还不错,今年又在康乐县开了一家分店,两家餐饮店累计吸纳务工人员50多人,每天营业额在4万元左右。”谈到美食餐饮产业,伊清源农庄负责人马成武信心满满,表示自己将在环境升级、菜品研发、服务优化等方面努力,做好品质餐饮。
凤山乡青年马录退将餐饮店开到了西南大都市成都,他从学徒一步一个脚印干到了老板,现在是四川西遇忆品餐饮管理公司的董事长。谈到自己的创业路,马路退坦言:“我在成都开餐饮店的时候,得到了东乡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资金奖补、贷款扶持等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餐饮店吸纳东乡当地员工140多人。我们东乡人热情好客的性格是东乡美食品牌的一个亮点,东乡手抓金字招牌成就了我们这些餐饮人。”谈到未来的打算,马录退计划带着团队去重庆、深圳、广州等地考察,计划将东乡餐饮店开到全国,打响叫亮东乡美食名片。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唐汪杏花节、向阳花文化旅游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打造了东乡云栈、沿库风光等网红景点,盛世滨湖度假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歌舞剧《米拉尕黑》荣获甘肃省第二届“石榴杯”民族团结进步文艺会演三等奖,林家遗址文物发掘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今年全县接待游客326.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9亿元。
7月份的考勒观景平台上游客如织,爬云梯的、打卡拍照的、小吃摊品尝小吃的,好不热闹,来自四川广元的李先生随旅游团在考勒乡光景平台打卡拍照。问及为什么来东乡游玩,李先说道:“我是在网上看到临夏这边的旅游景点是免费的,在奔驰沟这个观景平台还可以观赏蓝绿色黄河,而且东乡手抓很有名气,就在旅行社报名来了。我们的行程是一天,上午在永靖县,下午在东乡县,都是库区的风光,挺美的。从观景平台向下望去,高峡平湖、碧水蓝天,太壮观了,而且东乡手抓羊肉也吃到了,不膻不腻,确实挺好吃”。
8月份东乡县在达板镇举办了向阳花文化旅游美食节,网络达人“房谋杜断”也在现场助力,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来自青海的游客马小红就是其中一员。“我来东乡两天了,在县城、河滩还有唐汪都转了,东乡这边风景挺好的,有千亩向阳花、库区风光、万亩杏林和丹霞地貌,还有东乡手抓、汪集搅团等各种美食,而且物价不高,气候凉爽。听说今天这里举办万人全羊平伙宴,我特意来看看,现场真的太热闹了,氛围感太好了。”
乡村治理引领促振兴。充分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以示范村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紧盯农村道路硬化、安全生命防护、供暖排污等民生实事,持续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整合力度,投入2.15亿元,全面推进16个发展类村庄建设和13个省州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2个省级和美乡村争创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今年东乡县有1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人获临夏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10人获东乡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个人,东乡县公安局被命名为第九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我们的村子和十几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住的平顶房、烧的天然气、喝的是来自太子山脚下的自来水、出行有公交车,学校和幼儿园就在家门口,身体不舒服了打个电话村医就来了,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好,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这是布楞沟村80岁老人马仲成的真切感受。如今的布楞沟村也是荣誉加身,先后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和2023年度甘肃省级“和美乡村”。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完成造林3.28万亩,绿化美化320公里。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践行文明新风共建美丽家园专项清洁行动,完成村庄整治178个。
星期五的上午,在果园镇李坪村随处可见群众和公益性岗位人员手拿清扫工具,活跃在村社道路和房前屋后,对道路两侧、树沟渠道等沿线的卫生环境进行清理。“今年我们按照省级示范村建设三大类23项内容要求,投资671.87万元集中实施了农村道路硬化及维修改造、灌渠提质改造、人居环境综合提升、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四个项目以及‘十改一拆三建’到户项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每周五是我们村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日,村民和公益性岗位齐心协力把庄子的卫生和房前屋后搞得好好的,环境卫生好了,大家的心情也好了。”李坪村包村工作组组长肖玉峡说。
平安建设保稳定,持续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1+N”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信访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坚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摸排化解涉稳风险隐患和历史遗留问题1018件,信访量同比下降31%,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起数同比下降50%。
2008年,汪集镇池沟村12户群众组织人员、机械,在丁发如面粉厂东侧围墙下进行道路拓宽改造施工时,不慎造成丁发如所经营的面粉厂围墙坍塌受损,产生理赔纠纷和矛盾。同年11月,汪集镇人民调解小组在对该纠纷进行调处时,因相关责任主体违法犯罪被判刑收监,使得丁发如面粉厂围墙受损、地界权属划定等理赔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此后,因相关人员服刑不愿赔偿等原因造成该纠纷悬而未决。“经过干部的帮助,我终于释怀了,困扰我十几年的烦心事总算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9月25日,东乡县汪集镇群众丁发如听到汪集镇干部讲述整个信访积案化解原委后,表示由衷的感谢。至此,这起历时16年的信访积案得到顺利化解。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东乡县紧盯“一老一小”“一残一困”等特殊困难群体最紧迫最现实需求,扎实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深入开展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等活动,在全县形成了弱有所扶、弱有众扶的生动局面。
结对认亲全覆盖,全县各级干部对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地毯式摸排,精准掌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状况,省州县三级4083名干部结对关爱孤儿1071人、重度残疾人3003人、特困供养人员964人,今年联系交流19351人次、实地走访探视15733人次、落实政策11700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1907件,帮办实事2118件,资助资金(物品)约75.2万元。
“老师对我特别关心,同学们也对我特别好,这里有许多叔叔阿姨来帮我们辅导功课,和我们一起做手工,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开心”。这是东乡县儿童福利院集中供养儿童马刘燕的感受。
“我来养老院有十几年了,在这里生活得很好,这几年是一年比一年好,县上每个单位一星期对我们慰问一次,给我们送水果、送衣服、送生活用品,干部和我们谈心聊天、下棋练字,和我们一起吃饭唱歌,我们的生活真的好得很。”这是东乡县敬老院集中供养老人刘付英的感受。
救助工作精准到位,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精准救助”原则全覆盖开展城乡低保核查,精准调整4202户22584人,确保低保政策温暖送至每一户所需之家。积极推进“医保+民政救助+慈善帮扶”的救助办法,为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救助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今年以来,为354户家庭发放临时救助312.8万元,为167户因病困难家庭发放慈善大病救助181.8万元。
作者:马伟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