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三农学习谈 详情

三个“更加”映照可期未来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 2024-12-28 13:23:45

“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总书记首次提出的三个“更加”,饱含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彰显对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深切关怀,贯穿着对“三农”发展方略的深谋远虑。

干过农业、待过农村、当过农民,看过农业的落后、见过农村的破败、体察过农民的贫困,习近平同志从村、县、市、省、中央一路走来,对农业农村农民始终牵挂在心,对“三农”问题一直有着深邃的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地方考察,总书记总会察农事、看村情、问民生,对农业高度重视,对农村深深眷恋,对农民饱含深情念兹在兹。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再到“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解决“三农”问题指引方向。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9月,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总书记再次指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相较于“三增”,此次提出的三个“更加”多维综合,既涵括具体指标和衡量尺度,又更侧重于主观感受和体验,更加指向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由衷向往和本真追求。

农业基础如何“更加稳固”?“稳”,从禾,与粮食有关,意为有了粮食,心就安定了。农业从来都是稳天下、安民心的战略产业,是保持全局主动的稳固“压舱石”。2024年,这“稳固”体现在全年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台阶,体现在肉蛋奶、果菜鱼、棉糖油等农产品品类丰富、供给充裕,体现在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后“更加稳固”,首先要持续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永恒主题、必守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有丝毫松懈;还要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生产的韧性和稳定性。

农村地区如何“更加繁荣”?这“繁荣”,必定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必定有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乡村涌入,必定有城里所稀缺的“诗和远方”。要让农村“更加繁荣”,就必须扎实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把握其精髓要领和科学内涵,学其魂、习其法、用其神,打造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乡村发展建设治理模式。

农民生活如何“更加红火”?说到“红火”,我们脑海中通常会闪现出怒放的繁花、过年时舞狮子耍龙灯、笑语欢歌等喜庆热闹的画面,“红火”总是与美满幸福兴旺联系在一起。“更加红火”意味着农民收入要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意味着农民能够享有更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意味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更为丰盈富足,有更加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这是亿万农民群众的美好期盼,是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党大国孜孜以求、久久为功的奋斗目标,更是不远处可期的未来。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