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地势南北狭长,海拔渐次降低,耕地面积85.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75.15万亩,基本农田保有量大,呈“五山四丘一坝”的分布特征,田块纵横分割,小而不规则,农业基础设施提升潜力大、任务重,农业项目建设曾一度面临管理难度大的问题。
近年来,江油市围绕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覆盖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5.52万亩,其中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面积为35.37万亩。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江油市依托地理信息化技术,让农田建设全程管理信息化、可视化、便携化,有效提高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水平。
智慧平台让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用得好
“过去项目规划需要反复看图纸、找位置、跑现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车轮上,费时费力,还可能出错。”谈起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情况,江油市大堰镇集贤村党支部书记冯久耀深有体会。“现在这个平台直观、清晰,项目规划了哪些建设内容、分别在哪些位置,村组干部、种植大户一看就知道。”他还说,在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特殊问题,还能用定位照片做记录、直接上报给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得到核实与解决,高效又准确。
冯久耀口中的“平台”指的是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管平台。为了有效破解农田项目规划设计与实际不符、建设质量不达标、项目监管难度大等问题,2022年江油市开始组织农技人员组建创新团队,在绵阳科技特派员支持下,广泛采集耕地地类、坡度等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耕地数据和项目信息。同时利用ArcGIS等软件对数据整合分类、建库管理,创新开发了该平台,并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打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的“神经末梢”。
“平台建设之前,开展项目现场规划及实施需要反复勘察、内业复核多种数据,难以高效精准地开展规划设计。”江油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罗亚东告诉记者,在平台的协助下,现在能够将常用的数据库整合到移动终端,结合卫星定位功能,信息一次查询到位,便于项目规划的决策管理,解决了不少难题。
针对规划流程涉及内容多与建设时间紧的矛盾,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管平台把项目建设、基本农田范围,高清卫星图及现场调查等信息一体纳入、集成研判、反馈意见,提升了项目规划储备的科学性、规范性、便捷性。“结合项目建设用地、基本农田范围等信息,江油市线上开展项目规划研判、审核意见反馈等工作。通过平台实施的7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周期平均缩短了四分之一。”罗亚东介绍,平台投入使用以来,该市发现并整改各类问题14个。
高标准农田要建好,更要用好。依托整村推进成果,发挥项目区集中连片优势,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引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为此,江油市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整村托管试点,通过“服务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小农户”整村推进托管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农户意愿集中全村土地和项目,公开招选服务主体,签订服务合同,由中标服务主体对土地和农作物实行全产业链托管,村民收益由“土地保底收入+二次分红+务工收入”组成,既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劳动力短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问题,又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多平台资源整合更高效
江油市永胜镇属浅丘地区,田块小而不规则,粮油生产分散,实施农业机械化生产曾面临困难。张开莲是当地的一名种粮大户,3年前,他与几个返乡大学生一起成立了江油市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推进当地农机化发展。“现在一台大型旋耕机1个多小时就能耕完一大片,大大提高了效率!”张开莲说,合作社现在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开展生态粮油生产,同时常年提供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和土地托管、产后加工等服务。
“我们合作社共有162名机手,农忙时节农户需要抢收抢种粮食,以前还需要我们逐一向机手核实空闲时间,有的时候粮食等机器一等就是好几天,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管平台,我们能及时、准确派出机手就近提供服务,合作社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张开莲的合作社还组建了“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融入机械化生产中,实现由单纯作业,到制种、生产、加工、仓储、农资供应、技术咨询等综合服务的全方位升级,探索出了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新门路。
“我们整合了高标准农田智慧化建管平台、江油智慧农业平台、绵阳市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多个资源,统一动态发布气象预警、苗情虫情等农情信息,组织农业专家远程诊疗病害虫情,在线解答生产管理难题。”罗亚东说,目前能够全域掌握农机资源的分布情况,根据农时抢种抢收需求,优化全市农机资源统筹调度。今年以来,调度机具400余台次,抢种抢收粮食十余万亩。
“此外,我们还根据气候、海拔、水资源等地理信息,结合高标准农田布局,综合研判适宜农作物及畜牧种植养殖类型和面积,确定了‘生猪、粮油、蔬菜’三大重点产业和‘稻、猪、菜、蛋、果、药’6大主导产品。”罗亚东介绍,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年度耕地质量调查等数据,江油市已经建立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信息库,用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化肥减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工作。全市耕地质量逐年提升,有力保障了农作物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助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倩倩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