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是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山乡巨变》的创作原型地。近年来,赫山区委、区政府出台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具体措施,以及重点村联点的工作方案,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人才定主题、以需求定计划、以问题定措施、以项目定投入”的原则,建立“资源、人才、需求、问题、项目”五张清单,培育文化资源赋能型、自然资源促推型、文化人才助力型、乡风文明带动型“四种模式”。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文联组织实施遴选文艺骨干担任文艺志愿者,动员百名文艺家下乡,对全区9个重点村集中力量进行联点帮建,面上村选派文艺人才充实乡村人才队伍。短短两年,成果丰硕,好评如潮。
“文约清溪,‘艺’助乡村振兴”
11月30日“文约清溪,‘艺’起振兴”之一的“读”清溪活动。
11月30日,在谢林港镇清溪村立波书屋前,近百名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正在重温经典,朗读“清溪”,这是赫山区近期组织开展的“文约清溪,‘艺’起振兴”之一的“读”清溪活动场景。
清溪村是中国作家协会与地方联手帮扶打造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化村落,汇聚了全国著名作家书屋21家,为引导群众在文学村庄清溪村开展常态化文学艺术活动,让游客看到文学里的村庄,感受村庄里的文学,营造出浓厚的“文学+”氛围,区文联组织开展的“文约清溪,‘艺’起振兴”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涵盖了读清溪、唱清溪、写清溪、画清溪、拍清溪、赞清溪等“文艺+”系列活动,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读《山乡巨变》、演《山乡巨变》、唱“山乡巨变”,加深青少年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推广文学阅读,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借助《山乡巨变》的故事背景,激发青少年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12月26日,在清溪村的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内,碧云诗社的四十周年庆典活动举行,刊载着1220首(幅)精选诗词、贺诗贺联的《碧云诗刊》一书首发,会场大屏幕上滚动展示着乡土诗词,农民会员们吟诵着“山乡新巨变”为主题的诗词,以“赞清溪”的方式,讴歌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区文联主席蔡志文介绍,通过这种主要由农民创作,农民诗社自办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文学之乡的浓厚氛围,激发更多文学爱好者爱上文学和诗词。
借助网红“爆款”,激活乡村文旅潜能
在赫山区鱼形山浮云铺村,有条网红“红枫大道”,全长6.8公里,沿线种植8000余棵红枫树,每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前来赏枫打卡的游客不计其数。为让游客“多留一阵”,赫山区在红枫大道举办红枫文化活动,由区文联组织600名文艺志愿者接连上演了戏曲、萨克斯、流行乐器等6台专场演出,舞台周围“里三层、外三层”。
鱼形湖社区居民徐建华“嗅到”了商机,在附近摆放小型游乐设施,仅一个半月,净盈利3万多元。卖擂茶的徐姐更是笑得咧开嘴,一有演出时就能多卖出四五百杯。
2023年被赫山区聘为文艺志愿者的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画家赵溅球筹集一千多万元在家乡兰溪镇北岸新村建起了益阳洞庭画院赵溅球艺术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艺术盛宴。赵老师同时献计献策兰溪双桡龙舟活动,北岸新村打造的百米双桡龙舟火爆出圈,今年6月成功挑战“世界最长龙舟”吉尼斯世界纪录。10月19日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一同和赵溅球为七米长、两米高的巨幅力作《新河山居图》揭幕,画作中赵老师一笔一画述说着在共产党率领下人民改天换地创造的奇迹;这是20世纪70年代,赫山区四十万干群一锹一锄、肩挑背扛,历经三年开挖而成的新河水利工程在新时代的艺术缩影,画作描写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河两岸暮春时节恢宏浩荡、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洞庭粮仓”位于赫山区八字哨镇竹湖村,是赫山区文联在区内挂牌的第一个村级文艺创作基地,负责人夏红英说,如果没有文艺志愿者的帮扶指导,或许如今藏品数万件的“洞庭粮仓”,仍只是一堆“旧物件”,堆在破旧的粮库里封存。
这是八字哨镇竹湖村由一民间雕塑艺人出资数百万,拥有藏品数万件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洞庭粮仓”。这些藏品物件涉及近千年湖乡农耕文化、益阳历史,见证了近代粮食耕种、仓储、流通、商贸等。包罗万象,令人叹为观止。
八字哨镇竹湖村洞庭粮仓。
区文联干部赵建超偶然间获悉这情况后,只身实地打探,当他看到如此励志、且有情怀的返乡创业青年夏红英正在苦苦寻找突破提升时,赵建超主动伸出援手,以他自己多年积累的馆藏经验,告诉她如何布局场地、陈列物件、分类归档……并自告奋勇以一位文艺志愿者的身份,经常往返几十公里出现在八字哨镇这栋旧粮仓里。
如今,赵建超等文艺志愿者成为这里的常客,经常邀请组织当地文化名人来这里创作写生,进行创作辅导。在节假日里,“洞庭粮仓”还成了大中小学生研学的课堂,通过实物、现场讲授,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近两年,文艺志愿者在这里开展各类业务培训班137场次,专题业务讲座81余次,文艺活动230余次。
以治私事之心做志愿,书写和美艺术乡村
衡龙桥镇槽门湾村艺术高冲乡村美丽屋场。
原本已经退休的原赫山区供销社干部陈礼林,又有了一个新头衔:文艺志愿者。当然,陈礼林还有一个响当当的招牌:赫山区书法家协会主席。2023年,他被派驻衡龙桥镇槽门湾村,主动以自己的艺术能力,参与槽门湾村“艺术高冲美丽屋场”的设计、选址、调度和筹资等工作,一年驻村共243天。陈礼林的设计理念是将艺术融入乡村,使美丽屋场成为传递美好文化的载体,吸引了大量村民回归,提升了村庄的人气和文明程度。
过去,该村高冲片区空心房多,杂草丛生,环境脏乱差,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村民要改变这一状况的愿望日益强烈。2023年,陈礼林驻村后,给出了设计方案,发动群众力量,全力打造艺术高冲美丽屋场。如今,屋场内绿树环绕,文化广场、休闲凉亭等一应俱全。在高冲水库西头,一面文化墙,记载了村庄村名的变更,一截废旧的烟囱,从原大队办的砖厂“移栽”至水库显眼处,告诉每一个村民,这是当年集体经济的佐证,当年前辈们创业的故事。同时,在村民集中居住地、或大小村民广场,“幸福”“和美”字样随处可见。与之相匹配的是,这里通过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良好的居住环境,与日渐美好的生活,更加深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2月25日,阴雨天。家住赫山区某小区的田汉文,仍早早起床,洗漱完后简单地吃完早餐,便匆匆出门。此行,他的目的地是八字哨镇高粱坪村。现任区作协主席的田汉文,不仅是区派驻该村的文艺志愿者,同时因工作业绩突出,还有幸被高粱坪村聘为“荣誉村长”。为此,田汉文干脆将“田汉文文学创作基地”挂牌在村里。高粱坪村成了田汉文常来常往的家。据了解,2019年田汉文受命为高粱坪村写《村规民约》,开始与这个村结缘。于是,田汉文进村了。并开始着手形成品牌的文化助力振兴的七个一,即一首村歌、一支村舞、一个村视频、一幅村画、一间农耕博物馆、一个村故事、一个村民大学。通过两年的努力,如今,这个目标基本实现。赫山区第一首村歌《我的家园高粱坪》创作完成,同时也有与村歌匹配的舞蹈、视频、彩铃。同时,由田汉文或由其邀请文化名人来村创作整理的民间故事包括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在村美丽屋场展示,而且还能通过扫二维码带回家。近期,通过文艺志愿者搭桥,受乡村艺术氛围的吸引,还为村里建起了“湖南城市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并相继发展多个村办企业。
美术家邓博文带领区美术家协会每周六到胡林翼村为20多名留守儿童开设公益书画培训班,播下艺术的种子。益阳市书协秘书长徐新辉在泉交河镇新松桥村驻村创作的隶、楷、行三种书体作品进入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并入选第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
家门口的文化大餐,艺术精品进百姓视野
两年来,区文联组织百名艺术家送春联下乡12000余幅,全区建成了155个乡村美丽屋场的文化艺术长廊里,文艺志愿者创作和赠送的楹联及墨宝引来村民纷纷驻足欣赏。在26条老街小巷开展艺术家公益性室外展览,打造没有展厅的室外文化墙展览,义务创作书画作品1300余幅,摄影作品1100余幅,历史人文图片1500余幅等以展窗的形式装饰陈旧围墙,为文化艺术走近寻常百姓提供了免费的文化大餐,小钱办大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洪家村小巷是第一条反映从益阳市到赫山区展示70、80、90年代记忆的墙绘文化小街,网红打卡推动了老街经济发展。
赫山区近百位艺术家的进村入户,驻村联点,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将高雅艺术植根在乡村大地,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得到了乡村干部、农民朋友的欢迎。
采访时,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表示,以文学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题中之义。我们倡导鼓励文艺志愿者下乡,把艺术的舞台放到乡村,在广袤农村播种文艺的种子、结出文艺的硕果,一方面,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在文艺的加持下,乡村真正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夏训武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