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后山山靠山,中间夹着个明安川”,这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明安镇村民挂在口头上的顺口溜。一场初雪后,明安镇大地银装素裹。明安川上千亩黄芪、甘草地里,传来的是收获时的欢声笑语。
位于北纬41°的明安镇,气候干旱冷凉,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营养物质积累,减少病虫害发生。由查石太山、白音查干山、乌拉山3个阶梯状断裂山所夹形成的明安川海拔1193~1800米,土层深厚,地下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矿物质,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中草药。已有40年中草药种植历史的明安镇,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原药谷”。
明安镇在乌拉特前旗的旱地区,原本的粗放型种植养牧方式现今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想要帮助全镇农牧民搭上致富的“快车”就必须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随着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落实,明安镇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依托千亩甘草和黄芪地,与乌拉特前旗茂盛业农贸专业合作社共同建设了黄芪加工产业园。
“我们这个产业园是目前巴彦淖尔市规模最大的黄芪加工产业园。2023年全国年产黄芪干货17万吨,我们明安黄芪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占内蒙古总产量的18%。”明安镇党委书记韩文宝说。
近两年来,明安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以“产业支部领航、合作组织运作、党员群众参与、户户年年增收”的发展思路,稳步扩大黄芪、甘草等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引进防风、桔梗、酸枣等中药材新品种,逐步形成了以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链,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在“草原药谷”建设推动下,位于六份子村的乌拉特前旗茂盛业农贸专业合作社已经吸纳45户农户700余亩土地进行黄芪标准化种植,年内合作社预计纯收益290余万元,入社农户年均增收9000余元。种植和采收季解决农户就业200余人,人均月收入6000多元。
在黄芪、甘草种植过程中,明安镇六份子村村民始终全面落实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要求,采用微生物菌肥、配方肥,实行绿色防控技术,亩均灌溉用水240立方,大大低于玉米亩均用水量,且能做到增产300-400斤、增收500-600元。明安镇还在园区配套了滴灌和网围,把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完成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生态转变。
如今,台梁村2800亩甘草种植基地也成了其他村村民口中的“试验田”,各村种地大户纷纷自发前往甘草种植基地进行考察学习。再过两年,黄芪、甘草将会成长为万亩绿野铺展于绵延的明安川上。
“镇党委、政府全力推进‘草原药谷’和国家中蒙药材经济强镇建设,黄芪种植已经达到5万亩的规模,并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和入选国家名优特产品目录。桔梗、防风、甘草、酸枣等中蒙药材种植试验也取得了成功,产地初加工取得实质性进展,中蒙药材已经成为明安群众美好生活的聚宝盆。”明安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乌兰敖其说道。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