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这条被誉为“英雄河”的河流,不仅见证了红军四渡赤水的宏伟历史,还孕育了中国60%的名酒。沿着赤水河二郎滩左岸行进,数栋酿酒车间映入眼帘。步入车间,一股浓郁的酒糟气息迎面扑来。在用红砂石砌成的窖池旁,深褐色的酒糟正被摊开晾晒。不久之后,这些酒糟将送往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养殖户的手里,成为牛儿的开胃佳肴。
“酒糟中富含粗蛋白质,非常适合用作养殖饲料。”二郎镇华年村的养殖业主王宗耀揭示了二郎镇独特的养牛秘诀——在饲料中添加郎酒集团的酒糟和曲糟,使得肉牛健壮,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品质卓越的肉牛逐渐获得了其独特的称谓——“二郎醉牛”。“每年都有来自广州的牛肉客商愿意高价采购我们这里的‘醉牛’。”王宗耀自豪地介绍道。
二郎镇依酒而兴,因酒而名,小镇各处烙刻着酒的“基因”,一条条硬化的道路延伸至乡村,外地的白酒销售商数量不断增加;在小镇内,小餐馆和小商店的生意日益兴隆;种植高粱的农民也感受到了白酒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好处。
王宗耀养了21头肉牛,还种了几亩高粱。他的高粱主要卖给本地的酒厂,酒厂酿酒后的酒糟又回到他的养殖场,成了牛饲料。“去年10月的时候,我们当地养殖户还收到了捐赠的酒糟饲料,我领了88吨,有人养了43头牛,领了172吨酒糟,大大减轻了乡亲们的养殖成本。”通过种植和养殖业,王宗耀的年收入已达到10万余元。
高粱酿酒—酒糟养牛—牛粪还田—田种高粱,农户和酒企深度合作,互利共赢,二郎镇的农业产业就这样形成了生态闭环。截至目前,全镇已培育肉牛养殖、酿酒、种植业专业人才1万余人,全镇肉牛存栏数约1.2万头,带动发展新型肉牛经营主体26家,1347户户均增收超5万元,“二郎醉牛”特色品牌不断打响。2023年,全镇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9495元,同比增长22.59%。
近年来,古蔺县实施百亿畜禽突破行动,以本地龙头酒企为引领,采取“公司+村集体公司+养殖户”模式,打造二郎镇玉林、复陶、石笋、清水、鱼塘、太平镇团结等6个优质肉牛养殖共同富裕示范村,引进发放肉牛2000余头,免费向养殖农户发放酒糟6万吨,带动全县新增肉牛20000头。
据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将助力革命老区古蔺县的乡村振兴项目,太平镇、二郎镇以及东新镇的12个村庄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包括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红色资源修缮保护在内的多个子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的二郎镇,将利用彩票公益金的有利条件,提升糯红高粱现代农业园区的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及产业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项目及促进建设基础补短,进一步壮大肉牛产业。
作者:姚汶男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艳玲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