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在蒙古语中意为“蓝色”,而蓝色正是边疆的天空和他热爱的移民管理警察警服的颜色。呼和扎根基层二十二载,是内蒙古边检总站巴彦淖尔边境管理支队乌力吉边境派出所副所长,他常说,在边境呆久了要学会观察和总结四季的规律,知道辖区的春夏秋冬是什么样子的,工作要的怎么干,针对性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和,看看他眼中的边境四季是什么样子的。
春季里宣讲党的政策
在每年全国两会和各类国家宣传节点,呼和都会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除了宣讲全国两会和自治区两会精神,他也会借此时机,走访了解辖区的治安形势和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一年各项工作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提升宣讲效率,呼和提出通过流动宣讲与集中宣讲、汉语与蒙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利用边境派出所和苏木政府设立的基层党校、党员中心户开展集中宣讲;另一方面,宣讲队走进戈壁滩、蒙古包,为牧民发放汉蒙双语宣传材料,以唠家常的方式进行宣讲,将群众的“零星时间”整合成了宣讲的“黄金时段”,很受牧民群众欢迎。
近年来,呼和参加宣讲活动11次,行程1000余公里,发放宣传材料3400余份,为300余户群众送去了党的声音。
“呼和不仅给我们宣传党的政策法规、边境管理法律法规,只要来家里看见我们在忙,就会主动搭把手,帮助解决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巴音努如嘎查牧民毕力格图说道。
宣讲结束,细心的呼和都会结合春季特点,详细了解群众接羔育幼进度、幼畜成活率、饲草料储备等情况,在生产生活上给予帮助。
夏季里忙救援保平安
进入夏季,边境辖区时常出现短时强降雨、暴雨天气,随之而来的洪水易造成道路被淹、交通受阻等险情。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派出所及时启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呼和带领民警向辖区群众发布防灾减灾提醒,对可能遭遇洪水各路段进行巡逻踏查,检修救援设施,24小时严阵以待。
前年8月,辖区群众六十多岁的闫某驾车回家,通过一处过水桥面时不慎被湍急的洪水冲到路基下,情急之下他拨打了呼和的电话。
由于当时洪水流量持续上涨,被困群众车辆深陷泥沙,车门受阻无法打开,多一秒耽搁,就多一秒危险。
“叔叔,从我的身上爬!”呼和引导闫某从车窗爬出,由于有没有好的落脚点,防有闪失,呼和就利用自己的身体搭起救生“人梯”,最终将被困群众成功救出。
2024年9月19日,一辆载着4名群众的小型车辆通过一处洪水路段时被冲到了河槽中,倾斜的车身随时可能在洪水的冲击下侧翻。呼和紧急协调了一辆装载机,逆流而上,最终成功将四人安全接到岸边。
参加工作以来,呼和先后为牧民找回走失牲畜350余只,救助被困车辆30余台次、人员5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秋冬季里解纠纷护安全
“秋冬时节,天气干燥,要重点预防火情、偷盗等情况,年底各施工点也是治安和纠纷的风险点……”在所内四季度安全形势分析会上,呼和结合自己往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建议。
2024年12月10日晚8时,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在辖区一处国道路段有一辆货车起火。呼和与所内民警携带充足灭火设备迅速出动,经过半个小时,最终成功控制火情,避免了车主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2024年12月15日,辖区一处施工作业点的务工人员彭某向派出所求助,因工伤赔偿问题与务工单位发生纠纷,请求派出所处置。
呼和深入作业点向与彭某一起的务工人员逐个了解情况,与负责人多次沟通协调,最终施工作业点同意补偿彭某相关医疗费用,一起纠纷得以妥善解决。
2019年至今,呼和坚持用双脚丈量边境线每一寸土地,累计走访各族群众1.2万户次2.5万人次,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作者:包海 李文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