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冰天雪地,1月3日,走进位于陕西省秦巴山区的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高桥镇,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在田间,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棚内温暖如春、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白菜、挂满枝头的辣椒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村民们三五成行,依次进行采收,呈现出一派农忙的景象。
“以前,每到冬天基本上就没什么农活可干了,现在发展起了这个大棚基地,冬天一样可以种蔬菜,我们趁着农闲也可以继续务工赚钱。”高桥镇权河村村民梁开明一边忙活着,一边说。
高桥镇地形开阔、土壤肥沃,离包茂高速权河出入口和211省道都不远,为蔬菜产业蓬勃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6年,镇上通过招商引资和鼓励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也应运而生,在当地建成蔬菜大棚200多个,占地300余亩。
“大棚里的温度能达到25℃以上,白菜亩产量约5000公斤,辣椒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主要销往县内的学校、商超,还有一部分销往安康市及其它县区,平均每天销量约4吨。”有关食品责任公司负责人周其书说,“现在我们正组织村民开展芹菜、菠菜、萝卜的育苗,争取2025年大棚蔬菜发展到500亩。”
“高桥镇流转了300多户村民土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形成集蔬菜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体系。目前各类蔬菜年产量达1200吨,产值1000万元,带动40余人常年务工、100余人季节性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元到3万元,达到了‘冬闲人不闲、大棚忙赚钱’的效果。”高桥镇党委书记曾健说。
据了解,紫阳县地处南北气候交汇带,海拔梯度大,适宜多种蔬菜种植。近年来该县认真落实《“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方案》,合理利用撂荒闲置土地,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目前,在高桥、汉王、洞河等镇已形成种植规模,带动2万余人参与到产业链上,既解决了村民在茶叶采摘、粮油种收等季节以外劳动力闲置的问题,又解决了全县蔬菜供应自给率不足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在蒿坪、东木、红椿等镇布局育苗基地和种植基地,在临近高速路、541国道等交通便利位置布局产品分拣、储藏、加工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及农业企业+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一定规模的智能大棚、小拱棚、露地种植示范基地,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让‘菜篮子’成为群众的‘钱袋子’。”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方先念说。
作者:储茂银 李明珠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