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重庆黔江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大讨论”。随着高铁时代的临近,这座城市被赋予了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重任。然而,发展之路并非坦途,部分部门及工作人员存在信心不足、思路不清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黔江区委于2024年11月精心策划了《“迎接高铁时代 建设中心城市”大讨论活动方案》,旨在凝聚各方智慧,推动黔江迈上新台阶。
活动以“迎接高铁时代 建设中心城市”为主题,聚焦“两高地、一中心、一门户、一示范区”建设,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在外游子及学子参与。通过“走出去”“请回来”“线上谈”“书面议”等多元形式,围绕认识黔江、追赶目标、群策群力、创业黔江、心系黔江五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并明确了牵头单位与联系人,确保活动有序推进。
一时间,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建言献策如潮水般涌来。在生猪产业领域,重庆国猪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冉华兵提出,黔江生猪产业虽具重要地位,但中小养殖户受困高致病率、价格波动及融资难题。他提议借助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优势,推行“国猪模式”,构建闭环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助力村集体增收,推动产业振兴。
远在广东创业的何先生从宏观战略角度出发,认为黔江应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依循“一年起势,三年成势,五年胜势”规划发展路径。在产业层面,旅游产业要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强化区域协作;农业需科技赋能迈向现代化,塑造品牌拓展市场;工业应聚焦创新突破,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全方位激活经济发展引擎。
海外留学的杨巍则着眼于科技前沿,建议黔江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于城市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利用智能平台优化管理、配置资源,缓解交通与环境难题;在农业领域发展智慧农业,设立AI示范区引领农业变革;同时打造智能产业园,吸引企业集聚,借政策与校企合作培育人才,驱动产业升级。
还有不少在外黔江人聚焦文化维度,倡导深挖土家族文化与鸡杂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吸引游子归巢、游客到访,增强文化向心力,并借鉴成熟食品产业经验,壮大黔江鸡杂等食品产业,拓展对外贸易,提升黔江文化经济影响力。
面对纷至沓来的近万条建议,黔江区委迅速行动,将其分类梳理后精准送达各职能部门。各部门积极担当,在一个月内精心制定处理、优化与整改方案,并及时回应建言者。例如,文旅产业发展建议涉及多方面,交通运输委全力改善景点交通设施与乘车规范,纪委监委、文旅委及峡谷城文旅集团协同提升服务意识,借鉴先进经验优化旅游环境,市场监管局强化监管,杜绝宰客行为,保障游客权益等等。
在经济建设方面,发展改革委双管齐下。以现有央企合作项目为切入点引入投资平台,夯实基础设施与产业根基;紧跟时代与战略步伐,谋划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项目落地,激发经济新动能。同时,黔江积极谋划区域协同发展,整合酉(酉阳)秀(秀山)黔(黔江)彭(彭水)资源,推动政策协同、资源共享,打造特色产业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区域经济增长极,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稳步迈进。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