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营养是奶牛养殖业中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奶牛的健康状况、生产性能以及乳制品的品质与产量。科学合理地配置奶牛饲料,注重营养均衡,提升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于提升整个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北京市科协、北京科技记协组织的“首都科技人”宣传活动,采访了奶牛营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蒋林树,他所带领的团队旨在通过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生理学及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运用科学手段优化奶牛饲养策略,构建一个平衡、高效且可持续的奶牛饲养体系,以提高奶牛免疫功能、牛奶产量和保证奶牛健康,实现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
蒋林树院长带领团队做实验(右一)
专注研究 解决奶牛营养难题
“奶牛的健康与营养直接关系到牛奶的产量与质量,这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蒋林树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在奶牛营养学领域,蒋林树的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改善饲料配方,提高奶牛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力,从而实现健康养殖。
“高投入高产出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生产模式。但是该模式直接导致了奶牛机体代谢负荷大、免疫力下降、营养代谢病多发等一系列科技和产业问题,使得养殖综合效益显著下降。”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蒋林树从2008年起展开了长达15年的研究。他带领团队通过投喂天然植物提取物来促进饲料的营养吸收和提高奶牛免疫力。然而,这一研究过程并不顺利。蒋林树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挑战。比如,虽然我们发现天然植物提取物对奶牛产量及健康有影响,但我们并不清楚其作用机理,这使得我们无法将这一成果广泛应用。”
然而,蒋林树从未想过放弃。他坚持不懈地进行实验和探索,我国著名动物学家、系统动物营养学奠基人卢德勋先生关于饲料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的思想,为蒋林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卢德勋的指导下,蒋林树明确了天然植物功能组分,并解决了结构问题、作用路径问题以及产业化的问题。
如今,蒋林树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多个奶牛养殖场得到了应用。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奶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还为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蒋林树表示:“我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奶牛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为奶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教书育人潜心培养“牛”人
除了科研工作外,蒋林树还非常重视教育工作。他认为,培养优秀的奶牛营养学人才是推动奶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教22年来,蒋林树“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强化创新与实践、现代与传统科技的有机结合。”他创新性构建了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传帮带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创建了实验室与实践基地贯通的实践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方位展示成果与能力的舞台。
蒋林树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亲自把关每一个培养环节,力求完美。他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到实验室交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他还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农林高校牛精英挑战赛等各类比赛,针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逐项分析和手把手落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蒋林树的培养下,一批批优秀的奶牛营养学人才脱颖而出。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还在奶牛养殖业的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蒋林树说:“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成就,我感到非常欣慰。他们的成功是我最大的动力。”
此外,蒋林树还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研究基地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他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在基地实践4个月以上,以深入了解和掌握养殖企业管理、运营、饲养等技能。这种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行业需求,成为奶牛养殖业的中坚力量。
国际合作“引进来、走出去”
在奶牛营养学领域,国际合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蒋林树深知这一点,因此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全球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蒋林树多次参加国际研讨会和学术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奶牛营养与健康的问题。他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这些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他的视野,也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蒋林树还积极参与国际项目的合作与研发。他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奶牛营养与免疫、饲料营养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这些合作项目不仅提高了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技术水平,还为全球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蒋林树说。
在谈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时,蒋林树表示:“国际合作是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同时也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推向世界。这对于提高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未来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奶牛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蒋林树告诉记者,奶牛的营养与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为奶牛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养殖户走行科学的养殖道路,实现增收致富。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丽颖 见习记者 庞维双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