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暑期大调研社会实践到2024年乡村振兴驿站建设,再到2025年寒假,山东农业大学持续推进鼓励青年学生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基层驻村蹲点开展服务,不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
今年寒假,山东农业大学779名指导教师、1万名学生科技专员深入全省1万个乡村振兴驿站开展驻村蹲点服务,构建以16个地市总队长领衔、136个县区队长协调、1825个乡镇组长保障和1万名学生科技专员落实的“四级”学生队伍体系。全校495名公费农科生全部担任学生科技专员,组建了147支公费农科生科技服务工作队,真正打造有组织、跨学院、跨学科的乡村振兴驿站学生科技专员公费农科生服务品牌。
其中,农学专业的薛雅心、徐凤娇、刘馨、刘润轩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刘硕共5名公费农科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组建公费农科生科技服务工作队,前往家乡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大村镇开展乡村振兴驿站建设社会实践。
特别的是,他们主动与已毕业的公费农科生2020级植物保护专业李明瑞学长取得联系,并邀请鲁东大学张婷婷同学一同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宣传推介学校乡村振兴驿站项目,同时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这一大思政课中展现青年担当,用青春奉献之笔,答好强农有我之卷。
走进海青镇,感悟家乡变化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海青镇乡村振兴驿站,李明瑞学长作为一名“归乡人”,和这群公费农科生学弟学妹们一同领略家乡的发展变化。他们在龙泰茗家庭农场茶室与茶艺师阿姨“唠家常”“讲科学”,在茶园设施大棚中了解茶叶的保温过冬,在北茶商街学习“三乡人学院”乡村振兴模式,在共富海青茶食工坊见证花饽饽、抹茶馒头的诞生及电商销售。
龙泰茗家庭农场的刘阿姨提出了令他们头疼已久的春茶绿盲蝽病害问题。盲蝽危害后被害茶芽生长缓慢,叶质粗老,造成产量锐减,目前采取的性诱捕、灯诱捕等方法防治效果较差。为此服务队积极咨询联系了学校从事茶树害虫新型绿色防控技术研发的陈珍珍教授,建议应加强秋控,10月份开始连续打两遍药,常用的菊酯类药剂都行,不建议用吡虫啉等内吸性药剂容易有残留,绿盲蝽就会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今年刘阿姨就期待着试一试这个方法,服务队也将持续跟进,来年春天一起采茶去,也等待着山间茶意浓,绿叶变“金”叶。
走进大村镇,服务家乡建设
“作为一名公费农科生,我深知我们肩负着为农民提供科学指导、助力农业发展的重任,而暖冬这一特殊气候现象对冬小麦的影响,正是我们亟待深入了解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大村镇藏马村乡村振兴驿站,服务队和张婷婷一同在村内组织开展了一场关于“暖冬对冬小麦影响”的农业知识科普讲座。村民们热情高涨,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群学生科技专员,抛出一个个关切的农业问题。
面对村民们的求知热情,他们则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积极为村民们耐心解答。遇到一些暂时不懂不会的问题,他们也不慌不忙,随即向村民介绍学校开发的乡村振兴驿站APP并手把手教会村民注册下载安装,以及如何将问题上传至该APP。如此一来,在线的专家教授便能及时为村民答疑解惑,确保村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都能得到专业、有效地解决。
“身为公费农科生,田间地头是我们实践的广阔舞台,我们在此学知识、长才干,接触农业领域最先进的技术成果,了解村民们真正的农业需求。”服务工作队队长薛雅心说。
未来,这群公费农科生也将依托乡村振兴驿站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进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成果汇报,为扎根乡村基层一线打下坚实基础,努力成为山东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新鲜血液,以坚定的行动书写对“三农”的悠悠深情,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打头阵、当先锋、挑大梁,实现乡村发展与自身成长的“双向奔赴”。
作者:薛雅心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