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代表委员的“田坎足迹” | 金瑞瑞:传承创新 让彝绣走向世界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张轩铭
  • 作者:郜晋亮 佘蕊
  • 2025-02-17 10:14:41

开栏的话: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将肩负职责使命,承载殷殷重托,齐聚北京、共赴盛会。代表委员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当他们的足迹印刻在田坎之上,便开启了一场关乎民生福祉、乡村发展的深度探寻。每一次努力,都饱含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关切;每一次交流,都凝聚着对农民需求的洞察。即日起,本报开设“代表委员的‘田坎足迹’”专栏,刊发过去一年代表委员履职尽责情况和2025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准备进展,敬请关注。

回乡创业传承千年非遗彝绣技艺,飞针走线带动千余名当地群众就业……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鲁氏彝绣第八代传人金瑞瑞。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金瑞瑞在2024年既忙碌又快乐。除了日常的绣作与管理工作,她积极参与了人大代表履职培训、专题调研和考察等活动。谈及过去一年的最大收获,金瑞瑞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一年,真的是收获满满,我们把千年彝绣带到了巴黎时装周,也再一次带到了首都北京,楚雄还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楚雄时装周。聚光灯下,楚雄彝绣向世人再一次展示了它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特色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使楚雄彝绣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彝绣产品的销路打开了,绣娘们的经济收入也显著增加,这也让更多曾经远走他乡谋生的年轻人又回到了家乡。

金瑞瑞说:“现在彝绣的发展前景好,我们需要的绣娘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心灵手巧的彝家阿妹回到家乡,加入到刺绣行业中来。”2024年,金瑞瑞创办的公司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在金瑞瑞的带动下,当地绣娘人均月收入从564.6元增加到3140元,固定用工绣娘人均年收入2万至4万元不等。在“家门口”就业,顾家、挣钱“两不误”成了这里绣娘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说到使命,金瑞瑞想到的是如何把家乡的彝族刺绣技艺传承好,如何把精美细致的彝绣作品推介好,如何带领家乡的绣娘们把“指尖技艺”更好地转变为“指尖经济”。金瑞瑞介绍,如今,楚雄州所有乡镇、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都成立了彝绣车间和彝绣作坊,全州有彝绣经营户500多户,通过“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一根绣花针绣出了亿元大产业,还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就地就近就业。金瑞瑞说:“作为人大代表,我将竭尽全力传承好彝绣技艺,讲好彝绣文创产品的民族文化故事。同时,我也希望能带领家乡的绣娘们,共同推动楚雄彝绣走向世界。”

在履职之初,金瑞瑞主要抱着学习的态度,所提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自身行业领域。随着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所带来的更广阔视野,她的关注点也逐渐扩展至更多社会民生领域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新一年的全国两会在即,金瑞瑞预备提交3项建议,分别涉及文化、教育、医疗等问题。她说,作为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看到自己的建议有效落实,看到有关政策让更多的群众受益,这就是履职的意义所在。

[记者手记] 彝绣走向世界 绣娘顾家赚钱

在采访金瑞瑞时,她的话语里最多的就是“我爱彝绣,更爱我的绣娘姐妹们”。这个看似柔弱的彝族姑娘,肩头扛起的却是一件件大事。作为一名彝绣非遗传承人,她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为彝绣代言,一起传承创新彝绣技艺,让民族服饰之美、云南民族文化之美,在世界舞台上绚丽绽放;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始终把心贴近群众,带着越来越多的绣娘走上了“家门口”就业的致富路。无论是在炫彩的彝绣世界里,还是在为群众服务的工作中,金瑞瑞的忙碌都是快乐的。

作者:佘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