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民生大事,现在物质丰裕,过年团圆更要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
春节前夕,天寒地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深入基层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在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总书记关切叮嘱:“‘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是民生大事,现在物质丰裕,过年团圆更要让大家吃得好、吃得健康。”民以食为天,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总书记始终记挂在心。此次春节考察,总书记更是针对“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新消费需求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过去物资稀缺到今天物质丰裕,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连年改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让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更加丰富,不仅关系着国人的营养健康指数,更关乎大家的幸福指数。早在福州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把抓好“菜篮子”当作要紧事,每天看菜价。2023年全国两会,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忆及往事,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福建人叫‘三日不见绿,两眼冒金光’,吃不上菜那就是政治,这种意识是很强的。现在一些干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忽视这些是不行的。”
每到新春佳节,各种农产品消费都进入旺季。刚刚过去的蛇年春节,各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货丰价稳,肉蛋奶、果菜茶、菌菇鱼等供应充足,为老百姓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如今,不仅是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平常日子里各类农产品同样量足价稳。202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标准线,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粮食总量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同时,2024年肉蛋奶、蔬菜、水产品产量再创新高,市场供应充足,形成了物质丰裕的良好局面。
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得饱”,而是向追求“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这就需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看到,“菜篮子”“果盘子”虽然总量供应充足,但也存在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短缺的风险,需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如何让百姓“吃得好”?一方面,要加强农情调度和市场动态监测,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合理引导上市档期,促进均衡供应。另一方面,要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此外,还要推动各地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完善农产品购销应急处置机制,拓宽销售渠道,让农民不愁卖、让市民放心买。
如何实现“吃得健康”?“吃得健康”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居民的营养状况也是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要加快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通过开发新型豆制品、奶酪等健康营养食品,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让老百姓餐桌丰富起来。还要围绕“减油增豆”等重点内容,加强食物营养科普宣传,引导城乡居民优化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稳产保供连着城乡两头,关系群众三餐四季。只有敏锐捕捉这件“民生大事”的新变化、新趋势、新动向,把消费新需求落实落细,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