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诠释雷锋精神 近七旬老人勇救落水村民
——记第八届“平谷榜样”张建华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农京宣
  • 2025-02-20 16:04:33

总有一种力量,能穿透生活的阴霾,带领我们温暖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跨越波澜壮阔的岁月轮转,生生不息、历久弥新……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2月20日,北京市平谷区召开2025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争做高大尚平谷人 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动员部署会,表彰了第八届“平谷榜样”。受表彰的榜样中,有这样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他跳进河中勇救落水村民。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张建华的故事,走近在危机时刻站出来,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他人的新时代“雷锋”。

奋不顾身勇救落水者 传递正能量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至2022年10月7日中午,张玉全到平谷区泃河马坊段英城桥北侧河段捞水草,不慎溺水。

从小在村河边长大的张建华深谙水性,一开始他还不确定对方是不是在游泳,一直在扑腾水,但看着河里的人上上下下几次扑腾后,直觉告诉他这个人应该是溺水了。

此时,溺水者的位置距离河岸有十多米远,离张建华也有一段距离。“对于溺水者来说,多在水里待一秒风险就增加几分!”眼看着溺水者已经沉了下去,他顾不上多想,便义无反顾地下河救人。然而,看似风平浪静的河面,底下却是“波涛汹涌”。“一入水,就感觉水下都是淤泥,双脚直陷进去,河水最深处到我脖子位置。”此时溺水者已经在水里一动不动,只有身上的衣服随着水流来回摆动。

张建华冒着陷入淤泥无法脱身的危险,游到张玉全身边后,只见他穿了一身连体皮叉裤,头朝下,脚朝上,张建华赶紧先把他翻过来,将其护在怀中仰面朝上,连扒带拽地拉着溺水者拼尽全力往岸边游去。此刻,已昏迷的溺水者毫无知觉,再加之河里的淤泥,加重了溺水者的重量,早已疲惫不堪的张建华有些拉不动溺水者,但救人的信念让他不断咬牙坚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将他身体的潜力爆发出来。

“在水里借着水力还好拉,到了岸边反倒很难拽了。”好在此时岸边有人伸出了援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溺水者终于被救上岸。上岸之后,张建华发现,对方已经没有了意识,耳朵、眼睛、手掌都已经变成了青色,“我赶紧用手试了下他的鼻子,发现还有呼吸,才松了一口气。”

人多力量大,在张建华将溺水者救上岸的同时,已经有围观群众拨打急救电话,附近村民把他的皮叉裤脱了,并做了心肺复苏。大概半小时以后,张玉全恢复了意识,随后120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将张玉全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治疗,张建华转身默默离开了出事地点。

张建华英勇救人的事迹传开后,受到了各方赞美。2024年7月31日,平谷区民政局举行见义勇为颁证仪式上,为张建华颁发了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及奖章,表彰他见义勇为勇救落水者的行为。拿到表彰证书时,张建华说,感谢党和政府对他行为的认可,以后遇到紧急情况了,他还是会义无反顾冲上前去。回想张建华当时救人的过程,朋友张忠祥感慨道:“在那种情况下,一般人真扛不起来。”因为张玉全常年劳作干农活,生得高大壮实,身材魁梧。

“应该做的小事”

谈及这次救人的经历,张建华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当时什么都不考虑了,就想着救人,更何况我也不是第一次救人了”早在十几年前,也是在附近河段,有一名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在河边不慎溺水,张建华看见后下水将人救了起来,也是“好事不留名”默默地离开了。曾多次帮助邻里街坊的张建华,可谓是老好人“专业户”,据周围邻居介绍,张建华平日里对待邻里街坊就十分热心仗义。

这些事情在张建华身上发生,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只要他碰上了,便一定会去做,张建华已经将“见义勇为”变成了“应该做的小事”。“到今天我才知道,他遛个弯的工夫还救了人。”村里的乡亲们得知他又做了好人好事后感叹道,“他真的很低调,都没听他提起过。”

一件件“应该做的小事”背后,是张建华对自己心中做人的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坚持,也是他对社会家乡心怀奉献的责任和担当,他用行动真实地诠释了永不褪色的雷锋精神。

作者:农京宣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