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务缺位,如何破题?1999年,福建南平首开先河,探索科技特派员实践,随后辐射推广至全国——
二十多年来,福建累计选认(选派)个人科技特派员79445人(次)、团队科技特派员7392个、法人科技特派员1253个,实现了科技特派员技术和创业服务乡镇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
二十多年来,超4万名科技特派员扎进之江大地,将论文写在乡野田间,为乡村产业注入创新力量,帮助浙江农民增收超过70亿元、企业增效近60亿元。
二十多年来,辽宁累计派出省级科技特派员1.25万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2800余项,示范面积超过3200万亩,培训农民技术员20万人次,开展服务14.5万人次。
……
科技特派员,既是一群人,也是一项制度。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在山林间“种科技”,在大地上“写论文”,成为新时代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生力军;从一个地方的探索实践,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性安排,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让这项制度因地制宜焕发蓬勃生机。
精准服务,架起供需“连心桥”
“我家牛太瘦,不长膘怎么办?”“今年种的豆角叶子发黄,也不长,是咋回事?”“今冬闲田适合种啥饲草料?”……在“云岭农科110”小程序上,每天都有云南各地的农户发起“问诊”,这个“110”有什么不一样?
打开“云岭农科110”,上面不仅开通了“根据产业找专家”“地图找专家”“科技服务站”等各类栏目,还设置了粮食、茶叶、花卉、烟草、甘蔗、蚕桑、坚果等众多分类。用户登录后,将根据定位优先显示在线专家、距离用户最近的专家,人们可按需选择,开展“一对一”实时在线咨询或平台留言服务,咨询方式可采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
自2023年11月上线以来,“云岭农科110”已有近万名专家入驻,囊括全省各级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队、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服务领域涵盖农林牧渔各产业和学科,范围覆盖云南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
如今,科技特派员走村串户“点对点”服务农户的传统模式,正通过这样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提速、增效,有力化解了科技“需求上不来”与“供给下不去”的矛盾,打通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覆盖广、服务全、反应快。”这是四川巴州区西华山梨树种植大户徐强对四川科技兴村在线的评价。徐强曾就梨树长势不好的问题向平台发布求助需求,当地科技特派员很快赶到基地“量身定制”了整套解决方案,成功帮他抢救回90余棵树苗,挽回损失数十万元。
为实现“菜单式”“订单式”精准科技服务,广西开发建立了具备全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功能的农村科技服务云平台,实现人员精准选派、需求精准推送、服务精准管理、绩效精准考评、信息精准发布。科技特派员通过云平台填写个人信息、专业特长、服务领域等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基地和培训需求,实现科技人员服务能力、意愿与农民科技需求精准对接。
这些创新服务平台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成为科技特派员与农户沟通的桥梁,还通过现场教学、技术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激发了乡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引领,开辟产业“新航道”
走进福建省南平市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映入眼帘的是肉类加工、笋菌类素食加工、果饮料加工三条标准化中试生产线及食品小试平台,科研人员正忙碌于各试验台之间。前不久,该中心研发的白羽鸡熟制脱骨鸡爪的冻转鲜技术已经成功在福建圣农食品有限公司转化落地,茶啤酒等产品也将陆续推向市场。
为更好解决闽北农产品资源丰富,而深加工技术基础薄弱、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升级困难等问题,去年7月南平市成立了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以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同时,引进了江南大学陈坚院士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多位技术专家,共同开展食品加工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
作为南平市优秀团队科技特派员代表,大武夷绿色食品研发中心技术负责人、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志军说:“我们致力于解决水、茶、笋竹、白羽肉鸡等生态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中的共性技术问题与难点,促进闽北地区食品产业的数字化与标准化技术转型升级,最终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竞争力,打造南平高质量的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
近年来,各地不断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从一产服务向二、三产延伸,从单一科技服务向综合服务拓展,从节点服务向全链条服务拓展,按照“一县一团”“一业一团”“一企一团”向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纷纷选派科技特派团。
湖南向所有县市选派“科技专家服务团”,团长挂职科技副县长;贵州参照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的选派方式,向全省83个农业县都选派了科技特派团,还向9个地州市分别选派1家法人科技特派员,进行“一对一”帮扶;云南向25个边境县的374个沿边村选派科技特派队,开展助农增收的“全覆盖、常在村”科技服务;江西、河南、陕西等地围绕全省主导“土特产”选派产业科技特派团,努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科技特派员创新组团服务,强化区域帮扶和产业支持,有效破解了“企业找不到专家、成果找不到转化”的难题。
利益联结,构建发展“共同体”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活力之源。在长期实践中,科技特派员们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与服务对象结为利益共同体。这些机制不仅激发了科技特派员的创新创业热情,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
在重庆市酉阳县,科技特派员王友国退休后领办了遇到技术瓶颈的重庆五福盈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探索以酉阳县天馆乡1万亩油茶为示范的“145”利润分红模式,即集体经济占10%、企业占40%、农民用土地入股占50%,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在王友国的带领下,酉阳县五福镇的油茶树栽培技术大幅提高,达到了“一年见苗、两年见叶、三年见花、四年见果”的效果。村民砍来当柴烧的“柴火树”变成了年亩产茶油40公斤、年亩产值3200元以上的“摇钱树”。这些油茶园不仅有效利用了当地的土地资源,让土地不再撂荒,还让村民实现“离土不离乡,失土不失业”,有了就近务工甚至创业的机会。
为了让科技人才“下得去、沉得住、能干事、干得好”,各地积极创新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长效机制。
浙江出台了《关于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走深走实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实施意见》等激励政策,同时强化经费保障,省级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6400万元。
广西明确科技特派员优先享受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职称晋升、离岗创业、兼职兼薪、成果收益分配、人才项目申报等人才激励政策,科技特派员考核结果不受本单位年度考核优秀人员比例限制。
福建、安徽两省创新开发金融产品,推出“科特贷”“科特e贷”“科创贷”“乡村振兴贷”等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为科技特派员领办、创业或服务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截至2023年底,福建已累计放贷超200亿元,安徽已授信601户24.47亿元。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重点推进全国科技特派员登记注册、“三区”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实施、骨干科技特派员培训、科技特派员工作指引制定、典型人物事迹宣传等工作,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梦莹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