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社会 详情
图片故事丨河北灵寿:“背篓电工”邢海明情暖太行山里人家
  • 来源:新华社
  • 编辑:唐亚华
  • 作者:杨世尧
  • 2025-02-26 15:11:33
2月25日,邢海明(右)在南营乡南营村超市帮木佛塔村的老人代买生活用品。今年56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辖区木佛塔村等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日常巡线、设备调试和抢修等工作。同时,邢海明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群众的“捎货郎”。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山高路远坡陡,邢海明需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看到村里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他就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置办蔬菜、米面、药品等生活用品,偶尔还会帮老人们代卖核桃、花椒等山货。时间久了,邢海明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为了尽可能“装下”大伙儿的需求,他干脆背起背篓当起了“捎货郎”,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背篓电工”。这一背,就是35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邢海明从未间断过他的“跑腿”服务。摩托车难以通行的地方,他就徒步跋涉,丝毫不敢耽搁。“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给海明打一个招呼,他都热心地帮忙解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说起邢海明的热心肠,村民们都赞不绝口。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0多个背篓,在山区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用一片赤诚温暖了山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月25日,邢海明(右)在南营乡邮政所帮木佛塔村的老人取快递。今年56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辖区木佛塔村等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日常巡线、设备调试和抢修等工作。同时,邢海明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群众的“捎货郎”。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山高路远坡陡,邢海明需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看到村里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他就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置办蔬菜、米面、药品等生活用品,偶尔还会帮老人们代卖核桃、花椒等山货。时间久了,邢海明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为了尽可能“装下”大伙儿的需求,他干脆背起背篓当起了“捎货郎”,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背篓电工”。这一背,就是35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邢海明从未间断过他的“跑腿”服务。摩托车难以通行的地方,他就徒步跋涉,丝毫不敢耽搁。“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给海明打一个招呼,他都热心地帮忙解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说起邢海明的热心肠,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0多个背篓,在山区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用一片赤诚温暖了山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月25日,邢海明骑摩托车行驶在去往辖区木佛塔村的路上(无人机照片)。今年56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辖区木佛塔村等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日常巡线、设备调试和抢修等工作。同时,邢海明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群众的“捎货郎”。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山高路远坡陡,邢海明需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看到村里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他就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置办蔬菜、米面、药品等生活用品,偶尔还会帮老人们代卖核桃、花椒等山货。时间久了,邢海明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为了尽可能“装下”大伙儿的需求,他干脆背起背篓当起了“捎货郎”,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背篓电工”。这一背,就是35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邢海明从未间断过他的“跑腿”服务。摩托车难以通行的地方,他就徒步跋涉,丝毫不敢耽搁。“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给海明打一个招呼,他都热心地帮忙解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说起邢海明的热心肠,村民们都赞不绝口。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0多个背篓,在山区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用一片赤诚温暖了山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月25日,邢海明(右)在南营乡南营村药店帮木佛塔村的一位老人代买药品。今年56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辖区木佛塔村等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日常巡线、设备调试和抢修等工作。同时,邢海明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群众的“捎货郎”。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山高路远坡陡,邢海明需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看到村里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他就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置办蔬菜、米面、药品等生活用品,偶尔还会帮老人们代卖核桃、花椒等山货。时间久了,邢海明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为了尽可能“装下”大伙儿的需求,他干脆背起背篓当起了“捎货郎”,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背篓电工”。这一背,就是35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邢海明从未间断过他的“跑腿”服务。摩托车难以通行的地方,他就徒步跋涉,丝毫不敢耽搁。“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给海明打一个招呼,他都热心地帮忙解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说起邢海明的热心肠,村民们都赞不绝口。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0多个背篓,在山区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用一片赤诚温暖了山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月25日,邢海明(左)在辖区木佛塔村帮一位老人更换照明灯泡。今年56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辖区木佛塔村等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日常巡线、设备调试和抢修等工作。同时,邢海明还有另一个身份——辖区群众的“捎货郎”。河北省灵寿县南营乡木佛塔村山高路远坡陡,邢海明需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看到村里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腿脚不便,他就主动提出帮助他们置办蔬菜、米面、药品等生活用品,偶尔还会帮老人们代卖核桃、花椒等山货。时间久了,邢海明成了村里的“香饽饽”。为了尽可能“装下”大伙儿的需求,他干脆背起背篓当起了“捎货郎”,同事们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背篓电工”。这一背,就是35年。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邢海明从未间断过他的“跑腿”服务。摩托车难以通行的地方,他就徒步跋涉,丝毫不敢耽搁。“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给海明打一个招呼,他都热心地帮忙解决,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说起邢海明的热心肠,村民们都赞不绝口。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0多个背篓,在山区行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用一片赤诚温暖了山区群众。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