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榜样 详情

张生权:陶泥捏出多彩人生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李晶晶
  • 2025-02-26 21:56:37

一块不起眼的泥巴,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心制作下,就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陶塑作品。在陕西省礼泉县昭陵镇联三村张生权陶艺工作室,一打开门,展架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艺制品。

和泥、拉坯、蘸水、塑型、修边……张生权正忙着制作陶泥骆驼,只见他坐在轮盘边,捧起一团陶泥,一边转台旋转,一边熟练地控制陶泥不断变换形态。短短几分钟,一个散发着新鲜泥土味的陶艺骆驼便呈现于眼前。

高高瘦瘦,身姿挺拔,话语不多,甚至有些害羞,时不时地笑一笑,但一谈及陶艺,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如数家珍,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几分自豪。

“做陶艺是一件枯燥的事,而且又脏又累,陶艺人得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性子,才能做出有感情有温度的作品。”张生权说,每一件陶塑作品的诞生都不会少于几十道工序,最基础的泥料原材料就有十几道工序来完成,像最初的选土、筛制、磨粉、澄浆、晾制、炼泥……单纯泥料的制作就十分繁琐,然后再通过构思,选材,塑造、初步创作、出形、修胚、晾制、精修、素烧、打磨以及涂釉、烧制等等传统工序,才能最终将作品完美呈现出来。

儿时的他,常常到村周边窑厂玩泥巴,大学时学习美术专业,并且选修过一段时间的泥塑课程,对陶泥创作产生了兴趣。张生权说,“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玩泥巴,后来自己也学着做,从家禽到人物,慢慢地能做得有模有样。”

毕业后,张生权跟随老师胥风堂在大理专攻陶艺术品。期间,张生权还学习研究制瓷技术,汇集百家之长,融汇在自己的作品中。2022年,张生权创办了泥匠张陶艺工作室,建立了制陶基地,专门从事陶塑作品的创作。

“三分天赋,七分努力,坚持到现在,一切都源于热爱。”张生权说,从构思到制作,要对每一个环节精雕细琢,力求做到完美,只要经过他指尖的精美艺术创作,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展示出陶塑魅力。

“比如骏马《赳赳》这个作品,它整体设计上体现秦人不服输的性格特点,既有秦风秦韵,又有大汉雄浑粗犷、凝练生动飒爽的英姿。”张生权介绍,制作上采取传统的拉坯与盘泥条手法制作主体,手工捏塑制作骏马。色彩上充分利用土的原色。

47岁的张生权仍保留着对陶塑创作的极大热情,每天的工作时长保持在12个小时以上。他说,每天这样的制陶成了自己的习惯,陶艺作品的构思、创作过程非常艰难漫长,一遍遍推倒再重来是常态,出新品、出精品需要有匠人精神,这也是匠心的本质。如今,他制作了七八百件陶艺作品,研学教具作品几千件之多。

“身为陶艺匠人,重要的是要玩好一把泥,要有耐心与细心,勤思考,多积累,不要怕失败,我想把陶塑的手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张生权说。

作者:李晶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