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陕西礼泉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葛羚羚
  • 作者:李晶晶
  • 2025-02-28 16:13:13

今年以来,陕西省礼泉县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之以恒守底线、强产业、抓建设,以“培植农业新业态、找准增收突破口、做好产业大文章”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多元发展培植农业新业态

2月26日,走进礼泉县烟霞镇陕西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内,一排排圣女果株苗枝繁叶茂,一串串果子若隐若现挂在藤蔓间,红的、黄的、青的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游客们穿行其间,有的手提篮子精心挑选、采摘心仪的果子,有的忙着和家人拍照留念,尽享惬意的田园风光。

“今年的圣女果长势喜人,亩产4000到6000斤,采摘价格每斤20元。得益于毗邻袁家村的优势,我们园区人气火爆,每天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园区负责人高增刚说。

陕西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500余亩,总投资1亿元,园区包含设施葡萄、温室大棚、新品种粮食、新品种樱桃、仓储冷链包装、花卉苗木、研学培训、电商运营八大板块,是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礼泉县袁家村片区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园建成后,获益最多的要数当地的农户。”高增刚说,“每年固定用工150人、临时用工800人次,累计发放劳动报酬1200万元,有效解决了周边村的劳动力就近就业问题。同时,通过流转土地每年可为群众增收225万元。”

近年来,礼泉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多元发展,进一步深度整合辖区内的农文旅资源,助力更多群众稳稳地吃上“旅游饭”。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09个,发展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产业园4家,成功打造了欣农兴现代农业产业园、沃野青青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标杆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就近就业 找准增收突破口

初春时节,天气回暖。在礼泉县马岩村集体经济现代产业园,一排排大棚在阳光的反射下,闪耀着银光。大棚内,一排排翠绿的藤蔓映入眼帘,红彤彤的西红柿点缀其中,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田间地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棚共计21个,每个大棚占地面积6亩,今年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亩产7000到8000斤,每斤价格在5元到8元不等。西红柿实行订单式销售,产品供不应求。”产业园负责人李二朋边装车,边介绍。

西红柿从种植、管护、采摘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用工,给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收入,实现稳定增收。村民赵雪芹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她开心地说:“我在这里摘西红柿已有一个多星期了,每天可挣80元左右,最关键的是离家非常近,还可以抽出时间回家喂猪喂鸡,赚钱顾家两不误。”和赵雪芹一样,每天至少有20名村民在这务工,鼓起了腰包,尝到了甜头。

近年来,礼泉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把设施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重点种植绿色优质蔬菜瓜果,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方式发展大棚种植,持续放大产业效益、经济效益和发展效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果蔬种植四季丰收,农民全年有收益。

盘活资源 做好产业大文章

看着一颗颗饱满成熟的西红柿从枝藤上“探”出头来,礼泉县烟霞镇卢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卢刚喜上眉梢。

这些天,卢家河村的西红柿进入成熟期,农户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准备将这批优质的西红柿销往市场。大棚内温暖湿润,与外面的春寒形成鲜明对比。深绿的叶片间,一颗颗鲜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香气。

“我们卢家河村产业底子薄,如何带动村集体增收、带领村民致富,既是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村民的迫切愿望。”提起村内产业发展,卢刚也十分为难。2024年,通过入户调研、实地查看,村“两委”建议将土地资源整合,把小块田变大块田,打造卢家河村果蔬基地,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上流转土地、搭建大棚,以合作社入股负责管理运营,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并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增收。

“这里原来是个老砖窑厂,占地约20亩。去年10月份投资90余万元,建成了2个大棚,目前棚内种植的主要有圣女果和普罗旺斯西红柿。”卢刚说。

温室大棚蔬菜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实现了集体增收,同时也提供了一部分就业岗位,10余名村民在获得收入的同时,也学习了更多的种植经验,做到持家增收两不误,让产业发展与群众增收有机融合。

近年来,礼泉县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耕地多作物轮作衔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引导农户种植蔬菜、瓜果,提高土地利用率,让原本“沉睡”的资产变成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助力村民实现钱粮“双收”。

作者:李晶晶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