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榜样 详情

“安康果蜜红茶”为陕茶产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李忆宁
  • 作者:晏筱波
  • 2025-02-28 21:53:48

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2023年起,就与中国农科院鲁成银专家工作站成功研发出“安康富硒茶•果蜜红”红茶产品,解决了传统夏秋茶鲜叶利用率低、效益低的问题,为夏秋茶高附加值利用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近几年来,安康市农科院主要领导带队,在全市域范围内甄选适宜转化区域的茶叶产品,制定《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转化主体”“实施程序”“权益分配”等方案,研发团队以汉阴县为基点推动实现全域覆盖,与紫阳县、汉滨区达成转化协议,形成“产业联盟+供销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先赋能再付费”和“六统一”可复制模式,累计获得转化费用60万元,全市推广应用企业逾百家,产值超过4800万元,成为全市茶叶产业链建设“延长生产周期、提升综合产值、丰富产品类型、加快品牌建设,延链补链强链”的成功实践。

总结经验,主要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狠抓研发,富于内涵,提升品质。农科院始终把“品质”作为转化的基础。“果蜜红”由中国农科院鲁成银专家工作站和安康市农科院联合研发而成,得到茶界福布斯排行榜创始人胡晓云教授指导和品鉴,是一款以科技为引领的创新型时尚红茶产品,是现代制茶工艺和部分红茶、乌龙茶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成品茶乌褐油润,条索紧直,带有明显的果香、蜜味,具有“汤色橙黄明亮、果蜜醇香浓郁、滋味细腻甜滑”的品质特征,兼具陕南茶天然无污染、富硒保健的独特优势。开发的冷泡茶“果蜜红颜”,将茶粉装入特定的瓶盖现泡现喝,成为茶叶界新质生产力的典范。

产品问世以来,得到国内众多知名茶叶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也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被确权为茶叶研究所创新研发的一项新成果,为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二、抓好基地,强化培训,严格管理。农科院始终把“管理”作为转化的关键。经充分论证,市农科院主要领导带领茶叶研究所研发团队就“果蜜红”项目与汉阴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科研开发科实行登记备案管理。2023年6月,首个“果蜜红”茶叶示范基地在汉阴县成立并全域推广。市农科院特邀相关专家通过理论专题讲授、现场实训、茶艺品鉴等方式对当地茶农、种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等进行了系统培训。两年来,先后在汉阴、紫阳、汉滨区等地组织“果蜜红”技术培训达到12次,学员们真正掌握了制作技术,为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并与被转化单位明确“先赋能再付费”办法,全面推行“产业联盟+供销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生产技术、产品标识、商标使用、产品包装、质量标准、对外宣传“六统一”要求,有效规范市场经营。转化成果费用拨入市农科院财政账户后,由农科院、成果完成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三者按比例分配,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积极性。

目前,汉阴县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企业1家,培育茶企主体12个(其中广州2个),开设专营店18家,整体呈现欣欣向荣良好态势。

三、抓好标准,促进营销;扮靓品牌,扩大影响。农科院始终把“品牌”作为转化的核心。为实现科学永续发展,建立标准保护机制,并通过研发主体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方式积极培养转化人才。目前,完成“果蜜红”技术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标准2项,《一种红茶萎凋装置》《一种“果蜜红”红茶加工系统》《一种揉捻发酵机》3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为做靓做强“果蜜红”品牌,曾在汉阴县举办了两届“斗茶”大赛,2024欧美职业篮球对抗赛走进汉阴被冠名“中国红•果蜜红”杯。在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举办产品专场发布会暨招商引资大会,现场签约金额超过2.2亿元,产品获评“后稷奖”和“观众最喜欢的后稷奖产品”。随后又借助上海进博会、西安茶叶博览会、兰州茶博会等平台对“果蜜红”进行对外展销,产品持续被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在第109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安康果蜜红•起源地汉阴”品牌荣膺金奖,广受好评。

作者:晏筱波 陕西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