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东主:草原上的追梦人 种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唐启诗 杨梓萌
  • 2025-03-03 19:37:52

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辽阔的草原深处,一位1996年出生的藏族青年正以智慧和汗水,谱写着新时代牧区振兴的壮丽篇章。作为扎西拉岗畜牧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东主(藏族姓名)带领乡亲们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产业融合的高原特色发展之路,让传统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位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的青年创业者,于2018年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将现代管理理念融入祖辈传承的游牧文化中。“我深爱着这片养育我的草原,更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9岁的东主目光坚定,言语中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情与责任感。出身于牧民家庭的他,自幼目睹传统放牧方式面临的生态压力和效益瓶颈,大学期间便萌生了“用知识反哺家乡”的信念。如今,他正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信念,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不仅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还为当地牧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共同富裕。东主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家乡美好未来的生动缩影。

政策扶持,多方助力破解创业难题

2018年3月,怀揣着对草原未来的无限憧憬,东主毅然踏上了创业征程,成立了扎西拉岗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六年风雨兼程,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11户牧民入股、3000亩草场、4000亩耕地、360头牦牛和750只藏羊的规模化集体,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然而,这条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市场开拓等重重挑战接踵而至。

“创业初期,连政策文件都难以理解,启动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全靠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东主回忆道。面对合作社日均运营资金不足、畜牧技术人才短缺等现实难题,东主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四处奔走,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合作社成功获得了青海海南州科技局的项目资助和政策倾斜,青海省海南州同德县农商银行也为其提供了首批牲畜担保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为了提升合作社的竞争力,东主虚心向农业专家请教,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销售策略。他深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逐渐走上了正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销量稳步提升,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领头羊。

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持续扩大,东主敏锐地意识到,仅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于是,他开启了将现代农业技术与传统农业智慧相融合的探索之旅,致力于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先后实施了草畜平衡示范项目、种养结合项目以及青贮饲料改良项目等多个生态养殖和高效种植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为合作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合作社的种植面积现已扩展至4000亩,其中包括1000亩自有耕地和3000亩流转土地。”东主自豪地介绍道,“我们主要种植燕麦草和披肩草,这些优质牧草不仅能满足合作社自身的养殖需求,还能为周边牧民提供充足的青贮饲料。”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创新,合作社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东主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合作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海牧区的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他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生动写照。

肩扛责任,带动乡亲共同富裕

作为土生土长的同德县人,东主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经营好自己的合作社,更要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他始终将“共同富裕”的理念融入合作社的发展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新时代青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每年,合作社都会组织多场关于藏羊养殖技术和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授课,传授最新的农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此外,合作社还购置了多台先进的农业机械,为周边村庄提供耕种服务,覆盖面积达4-5万亩,惠及400多户家庭,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户的劳动负担。

“我们合作社现有11户入股,共44人。”东主介绍道,“其中不仅有返乡大学生,还有待业青年和贫困户。”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创新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合作社已成功解决了21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年均营收额突破200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

东主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像他这样心怀家乡、勇于担当的青年力量。他的故事,正是新时代青年投身家乡建设、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写照。

着眼未来,打造绿色发展新标杆

东主的创业事迹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2019年同德县优秀创业青年、2020年度全县“农牧区致富带头人”、2021年州级农牧民示范社等荣誉称号。2022年,他被评为“全州向善向上好青年”,2023年,合作社更是被评为“青海省省级示范社”。2024年,合作社再创佳绩,被评为海南州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东主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合作社发展模式的认可与鼓励。

面对未来,东主满怀信心与期待。他表示,将继续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合作社向更高层次迈进。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他坚信,只有不断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建设一个饲草料加工厂,以缓解冬季饲料短缺的问题。”东主说道,“同时,我们还将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优化产品质量,将合作社打造成具有一定规模融合传统养殖智慧与现代养殖技术的种养结合型养殖基地。”他不仅在合作社的地块内发现了一处富含锶元素的矿泉水资源,更洞察到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他计划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旨在将其打造成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此,他诚挚地寻求有远见的合作开发商,共同携手开发这一天然宝藏。他相信,通过双方的智慧与努力,必将开启一段互利共赢的合作佳话,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东主的愿景不仅限于此,他还希望通过合作社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共同为家乡的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东主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扎根乡土、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的每一步探索与实践,都在为青海牧区的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未来,他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中国农业大学头雁导师李梅在深入调研后,对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表示:“合作社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农产品品质,同时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经营投入,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可持续的生计来源,也为青海牧区的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李梅导师的肯定,进一步印证了东主和扎西拉岗畜牧专业合作社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找到的平衡点。他们的实践,为高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未来,合作社将继续以绿色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升级,为家乡的繁荣与生态保护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唐启诗 杨梓萌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