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行业 详情

江西于都农商银行播撒金融“春雨”,助力春耕备耕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吴叶琪
  • 作者:林锦涛
  • 2025-03-04 08:10:19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广袤的田野上,春耕备耕的序曲已然奏响。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江西于都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早部署、快行动、优服务”的姿态,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田间地头。截至2025年2月末,于都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超12.3亿元,惠及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4300余户,为粮食稳产保供注入强劲动能。

一、备耕服务“早”字当先,跑出支农“加速度”

面对春耕生产“时间紧、季节性强”的特点,于都农商银行系统创新构建“三早”工作机制。在当地,42个网点遍布县域,以“春天行动”为工作背景,组建“红马甲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摸排需求,依托“于都快贷”线上小程序,实现“需求秒登记、授信分钟达”。客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轻松快速申请,畅享科技带来的便捷金融服务,纯信用,无抵押,随借随还,按日计息,额度最高达50万!

钟先生是赣州市于都县马安乡上宝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在他面积不大不小的蔬菜地头,满是一片片绿葱葱藏不住的绿意,正如充盈在他心里的那份喜悦和期盼。说起他的这片蔬菜地,一向不善言语的钟先生便打开了话匣子:“这是我刚刚升级改造的新大棚,秧苗已经种下去了,就等着有个好收成了!别看这些菜苗现在长得喜人,前段时间天气冷,在旧大棚里差一点没挨过冬,还得感谢易经理给我发放的大棚改造资金啊!”

他口中的易经理,是于都农商银行马安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今年刚开年,在了解到钟先生的需求之后,易经理便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20万元的惠农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在上宝村,像钟先生这样的菜农还有十几户,他们都享受了于都农商银行的惠农贷款政策。

二、服务网络“密”织经纬,构建惠农“同心圆”

依托全县42个物理网点、利用120余台移动智能设备的渠道优势,于都农商银行构建起“物理网点+便民服务点+金融服务队伍”的三维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该行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自助机具维保,延长涉农网点营业时间,切实解决农户春耕生产期间时间紧、需求急的业务诉求。持续释放金融惠农政策红利,于都农商银行实施专项利率优惠、延期还本付息和无还本续贷政策,进一步优化授信用信服务体验,不断提高农户的满意度、体验感和获得感。

于都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整村授信”工程。以“精准四扫”为契机,组织辖内客户经理走村入巷,积极采集农户信息,逐户建档立卡,对春耕生产形势和资金需求进行精准摸排,提前制定了信贷投放专项计划,做到备耕计划早安排。同时,针对春耕备耕“农时短、需求急”的特点,于都农商银行突出支农重点、调整信贷投向,将信贷资金向农业重点领域倾斜,确保春耕生产的资金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

三、绿色金融“润”泽沃土,绘就兴农“新画卷”

坚持金融创新,于都农商银行不断更新金融服务模式,利用乡村振兴贷、农保贷、百福·富硒贷等多个惠农信贷产品。针对农户春耕备耕融资需求,该行从制度层面上开辟绿色通道,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优先受理、即来即审”的原则,简化申贷流程、缩短审批时效,着力寻求风险防范和办贷效率的有机结合。

坚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于都农商银行以手机银行、e百福为载体,大力推广自助申贷、用信和还款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起点,于都农商银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农”墨重彩的金融画笔,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通过构建“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生态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让金融活水畅流田间地头,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农商力量。(作者林锦涛)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