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河南省延津县:废弃沙坑变身养殖池塘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刘婉茹
  • 作者:范亚旭 李建彬
  • 2025-03-04 17:54:57

春日里,走进位于河南省延津县国营林场刘庄林区的渔兴水产养殖基地,可见有的工作人员正在为鱼塘增氧机添加润滑油,有的为池塘注水、消毒,还有的在投料喂鱼,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鱼苗分苗期作准备。“我们基地占地2700亩,有鱼塘250个,养殖鱼类十余种,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该基地主抓生产销售负责人刘亚杰高兴地说。

近年来,延津县发挥地处黄河故道、最高宜渔面积达2667公顷的地域优势,在科学评价水域滩涂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基础上,科学划定各类养殖功能区800余公顷,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基地4个,做优做强特色渔业、健康渔业等水产养殖产业,通过废坑回填、修建护坡、土地平整等措施,对废弃沙坑进行生态修复,大力推进“黄河鲤”等原生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实现现代渔业发展集聚成势成形,现已开发养殖水面1.2万亩,年产水产品1.3万吨,实现产值超1.5亿元。

“东屯、胙城等是延津县的水产养殖大乡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按照‘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原则,以废弃沙坑治理建设为抓手,变闲为用、变丑为美、变废为宝,积极推进废旧沙坑变身美丽鱼塘,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并重、乡村治理与富民增收融合的新路子。”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志刚说。

为保护养殖主体的合法权益,延津县还查清坑塘所属的土地性质及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沙坑水面,依法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明确了养殖权属。成立了坑塘治理与渔业融合发展专家指导组,为加强对坑塘渔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建立渔业技术人员服务包保责任制,加强乡村坑塘生态渔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加快先进经营理念、模式、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累计培育渔业科技示范主体100户(次),建成渔业科技示范基地1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6项,亩均增产10%以上。

同时,延津县持续探索沙坑养殖经验,发挥渔业生态功能,鼓励发展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品种,实现以鱼抑藻、以藻固碳、以鱼净水,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目前,全县共开发沙坑养殖1500余亩,水产养殖市场主体30余家,带动渔业养殖40家散户每年每户增收3万余元。

作者:李建彬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