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聚焦强村富民目标,全面摸清村级闲置资产、要素缺口,通过“百企兴村”行动平台,分类别、点对点联系对接龙头企业、乡村振兴合伙人,采取投资帮建、入股经营等方式,合作建设“用工较多、工序简易、时间灵活”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2024年,该市新建设共富工坊17处,带动就业383人,人均增加年收入1.8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4万元,进一步完善了“村集体+村民+运营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营主体盈利、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的多方共赢。
“我们将持续深化‘跨村联建’‘百企兴村’等有效做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让更多‘沉睡资源’转化为富民强村的‘活力源泉’,奋力绘就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邹城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近日,在该市太平镇皇甫庄村的共富工坊里,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59岁的李发美手指翻飞,穿梭间,一个箱包便初具雏形。她说:“以前围着锅台转,现在围着机器转,工作的同时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
谁能想到,这个火热的生产车间,前身竟是个废弃养殖场。之前皇甫庄村的420多户村民基本都守着农田过活,村集体收入薄弱。转机始于去年,为突破发展瓶颈,村“两委”在政府扶持下多次外出考察,最终确定引进箱包加工项目,结合本村实际,将废弃养殖场作为场地,投资10余万元购置缝纫设备20余台,于去年年底,成功搭建起家门口就业的平台。
“闲置资产盘活了,村民的增收路也打通了!”村支书刘忠感慨道。工坊建成后,村里的家庭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起初,她们每天只能加工一两个成品,效率较低,但通过定期开展的技能培训,她们逐渐掌握技术要领,如今熟练工日均产量超200个,收入也显著增加。“我们也将逐步拓宽生产前景,下一步计划外出再找几个地方合作,继续扩大生产,可解决我们村、附近村民30多人就业,箱包厂纯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0万元。”刘忠信心满满。
同样事例还有很多。郭里镇凤凰山村“两委”通过全面摸排并盘活村级闲置资产,利用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200平方米闲置办公场所,通过招商引资合作建设玩具加工厂,村集体在每年收取固定租金收益的基础上,发展环卫保洁、物流运输、后勤供应、安保等服务经济,同时优先招聘本村村民,仅项目一期就成功带动3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目前凤凰山村正在利用村庄建制优化后自然村网格闲置的党群服务中心招商引资,建设共富农业产业。
作者:丁雨婷 郑义 宫安欣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