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毛相林代表建议:加快推进山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邓俐 邓佳星
  • 2025-03-06 16:03:22

“加快推进山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是破解山区农业风险难题、保障农民收入稳定的关键之举。”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的一席话,直指山区农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引发了广泛关注和共鸣。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山区农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态势良好,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219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活力。政策层面也高度重视,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毛相林表示,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保险的推行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常规农产品保险保障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风险需求。山区农业由于土地碎片化、地势不平整等问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业保险的推行更是困难重重。他以重庆巫山县为例指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2.63万亩、蔬菜18.07万亩,以小农经济为主,部分耕地仅为季节性流转,严重阻碍了规模化农业保险的推行。

此外,毛相林认为,险种设置与投保方式也存在明显缺陷。种植、养殖大户可直接向保险机构投保,散户却只能依靠村集体组织集中参保。2024年,巫山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大户保费规模占比高达85%,但重庆市统一的保费补贴政策与种植规模、保险产品保障水平脱钩,险种选择单一,既难以吸引投保大户,也无法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同时,财政负担过重也是制约山区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政策性农业保险由中央、市级、县级三级险种构成,财政与投保农户保费承担比例约为80%:20%。在农业保险需求大的地区,往往财政实力较弱,县级财政既要负责农业保险相关服务,又要承担筹资责任,压力巨大。据巫山县2024年参保计划测算,总保费规模将达230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保费补贴367万元,财政负担沉重可见一斑。

农户参保意愿不强同样制约着农业保险的发展。部分农户受“靠天吃饭”传统观念束缚,风险意识淡薄,农田规划程度低。毛相林提到,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农户主动参保意愿不强;一些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认知误区,期望全部由政府承担保费,不愿支付自付部分;多数投保农户反映保险赔付金额偏低,影响了参保积极性。

针对上述问题,毛相林提出了两大关键举措。一方面,建议优化农业险种设计。创新保险产品,将保费补贴与投保人种植规模、保险产品保障水平紧密挂钩,向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村主体倾斜,重点补贴保障水平高的保险产品,提高保险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适配性与吸引力。另一方面,毛相林强调,完善补贴政策刻不容缓。适度扩大中央、省市级财政保费补贴范围,增加对区县地方特色农业保费补贴;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减轻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负担,推动农业保险均衡发展。期待山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护航者”,为山区农民带来更多福祉。

作者:邓佳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俐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