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低空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正快速走进公众视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国地域辽阔,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这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打通城乡融合、东西协作、陆海统筹的交通“最后一公里”,始终是困扰我国全面发展、整体提质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瓶颈问题。
以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筑牢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低空经济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离不开标准体系的支撑。此次全国团体标准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从“野蛮生长”迈向“有序创新”的关键转折。
一是标准引领产业生态构建。中国城商联主导启动标准制定,不仅是有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作背书指导,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主导全国产业经济的主发动机——城市商业点销售,直接扣住了启动该工作的关节点、引爆点上。天津港保税区通过《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制造—运营—保障—服务”全链条标准框架,形成直升机维修认证、无人机物流操作规范等细分领域技术标准,为全国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天津样本”;武汉长江新区则通过《低空经济商业应用中心建设规范》试点,探索无人机编队集群控制、电子材料应用等场景的技术参数与安全标准,推动产业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集成”。
二是政策与标准的协同创新。天津东疆综保区创新“适航审定+金融租赁”模式,依托华北适航审定技术服务中心,为新能源飞行器研发企业提供“标准适配—适航认证—保税租赁”一站式服务,实现标准制定与产业落地的无缝衔接。此类实践表明,标准不仅是技术规则,更是资源整合的纽带。
以场景创新为驱动,激活城乡经济融合新动能
低空经济的价值在于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应用场景。天津、武汉等地的探索证明,场景创新能有效弥合城乡资源鸿沟。
一是港口经济与低空服务的深度融合。天津港保税区依托“三区两港”优势,打造了全球首个以港口为核心的低空服务网络:无人机承担岸线巡检、医疗急救物资运输等任务,太阳能动力飞艇实现港口物流监控与应急响应全天候覆盖,形成“海陆空”立体化治理体系。此类模式可复制到长江经济带等内陆港口,助力“江河经济”向“立体经济”升级。
二是乡村振兴的场景赋能实践。今年春节前,天津港策划实施的“车厘子”跨国商贸运输,探索了国际农产品及时保鲜、提升性价比的新途径;武汉长江新区联合深圳大漠大智控等企业,将无人机编队技术应用于农田精准测绘与灾害预警,使丘陵地带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天津保税区则通过“低空+电商”模式,实现大黄鱼、杨梅等生鲜品48小时从产地直达城市餐桌,农户收入同比增长25%。这些案例印证:低空经济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加速器”、东西协作的“彩虹桥”、陆海统筹的“聚力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以区域联动为路径,构建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共同体
2024年,低空经济进入政策密集催化期,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 武汉和苏州等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速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为实现低空经济的普惠价值,需重点突破三大瓶颈:
一是空域管理机制改革。借鉴天津“宜飞则飞”原则,在乡村及偏远地区试点空域分级分类开放,同步完善雷达导航等基础设施。
二是财政金融联动支持。深圳吸引低空经济企业、项目落地最高奖励3000万元。参考深圳对低空经济企业的补贴政策,建议团体标准增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条款,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无人机责任险等产品。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天津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场景验证实验室”与武汉鸿蒙生态创新中心合作,搭建跨区域技术转化平台,加速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高精度导航等核心技术突破。
作者:国家乡村振兴局原开发指导司副司长、全国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刘晓山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