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黔贵大地 “农”情满满——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开放日记者见闻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袁雅茹
  • 作者:刘诗麟 刘久锋
  • 2025-03-06 22:56:55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贵州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58家媒体,124名记者相会于此。在代表们动情的讲述中,来自黔地的一个个故事跃然眼前,彰显了新时代贵州的精彩风貌。

会场内,一名“专业猪倌”的故事吸引了场内外的关注。故事的主人公是来自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的全国人大代表郑培坤,他现在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曾经是年薪百万的外企白领。为了给家乡做点事,他回到村里做了乡亲们的“猪倌”,这一做就是12年。

养猪业要靠人,乡亲们的好日子也要靠人。曾经的塔山村,养猪业发展粗放,乡亲们零星散养收入很微薄。郑培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自己贷款租赁村里30余亩土地,建成了标准化养猪场,从此打开了塔山村规模养殖、脱贫致富的大门。“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全体村民一起富才是真的富。”郑培坤说。

贵州曾经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是美名远扬的旅游大省,华丽蜕变的秘诀何在?答案是“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好,把生态底线守住守牢,大力发展产业,特别是旅游业”。

随着蛇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持续热映,贵州省贵阳市的越界影城踩上“风火轮”,火爆“出圈”,吸引全国各地影迷“为一块屏奔赴一座城”;2024年,村超、村BA全网累计流量高达1450亿元,当地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让来了的人不想走,走了的人还想来。

在文旅竞争激烈的当下,贵州文旅怎么进一步融合出圈?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主席欧阳黔森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翅膀,可以在文艺精品的创作上发力,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付庆梅认为,打好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牌是关键一招。“我们有赫章核桃、赫章可乐猪腊香肠、腊猪肉、核桃麻糖等产品,农特产品优势明显,接下来我们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核桃、天麻、肉牛、可乐猪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付庆梅说。

图为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提问。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摄

面对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有关“基层减负”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鞠华国介绍,现在村里开会少了、填表少了,村干部收入多了,基层干部脸上笑容也多了,“贵州提出的‘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十字减负方法很好,基层干部增添了干事创业的活力,老百姓也有了增收致富的更大动力!”

“机会难得,我想推荐一下我的家乡困牛山,这是位于贵州省石阡县的一处红色旅游地,90多年前红军守护老百姓的悲歌壮举感天动地,我们的红色基因一直在延续,非常欢迎大家到我们那儿去看一看、走一走,我给大家带路!”鞠华国满怀期待地面向社会发出邀请。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诗麟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