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凌晨5点,湖北省仙桃市沔城回族镇七红村,藕农们穿梭在藕田边,给莲藕搭棚保暖,为首批沔城早藕上市作准备。
早上6点,全国最大的黄鳝交易市场——仙桃张沟镇先锋村黄鳝交易市场人群熙攘。每天20多万斤刚起获的仙桃黄鳝,发往上海等华东市场。
……
这是湖北仙桃普通的一天,展现的却是具象化的鱼米之乡鲜活气象。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沃野千里,全域富硒,物产丰饶。近年来,仙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大做强“一粒米”“一条鱼”等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江汉平原新时代“鱼米之乡”。
做优 “一粒米” 丰盈荆楚粮仓
“这是我家乡的米,叫仙桃香米。”2月12日,元宵节当晚,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小米公司食堂开启直播,向4000万“米粉”推介来自家乡仙桃的香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仙桃提出,造良田、选良种、种良地、推良技,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仙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实施粮油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6年累计投资超11亿元,新改建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覆盖全市90%的镇办。
加快粮食种业芯片攻关,培育更多高产优质品种。
“鱼米之乡”仙桃素有育种制种的传统,近半个世纪以来从未停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仙桃农技员石明松提出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矮化育种、杂交三系成功后,我国水稻史上的第三次重大发现。
仙桃恒泰米业自建3300亩示范香稻种植基地,同省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最终将米粒饱满、脱水性好、米饭绵软可口的野香优系列香稻作为仙桃香米主推品种。
去年,仙桃香米实现销售15万吨,并被纳为省域公用品牌“江汉大米”子品牌,共同开展品牌创建。
今年,仙桃将组建粮食产业联合体,发展“江汉大米”订单面积8万亩,建设沿318国道万亩稻油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一粒米”全产业链发展。
精养“一条鱼” 厚植富民家业
2月21日,“仙桃黄鳝”“游”进京城,举办2025年首场省外推介会,拉开了省级公用品牌全年推介和产销对接的序幕。
擦亮“藕遇仙桃·鳝行天下”文旅IP,打造精品品牌建设样板。今年,“仙桃黄鳝”将陆续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地举办专题推介会,亮相全国。
作为“中国黄鳝之都”,仙桃30年深耕一方塘、精养一条鱼,“仙桃黄鳝”品牌价值达226.71亿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一条黄鳝能游多远?仙桃路径清晰:“种养加销安”结合,全产业链发展。
眼下,仙桃与监利、公安、洪湖、赤壁等省内黄鳝主产区签订共同使用“仙桃黄鳝”品牌协作协议,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子品牌”模式,品牌效应持续放大。
“推进食品、菜品、药品‘三品’开发,加快建设黄鳝产业数字工厂,仙桃黄鳝有望拱出200亿元富民大产业。”仙桃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付永飞说。
深挖“一支藕” 链出产业新路
仙桃是名副其实的莲藕之乡,全市莲藕种植面积14.9万亩,5万多人在莲藕产业链上。
沔城莲藕是仙桃特有莲藕物种资源,距今约有千年历史,入选第二批《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拥有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两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来自湖北省农科院检测结果显示,沔城藕淀粉含量达21%,而常规莲藕品种淀粉含量仅11%。
让千年古藕生机焕发,仙桃牵手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对沔城莲藕实施提纯复壮,并恢复了“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扑”的口感。
好品种带来好收益。近年来,提纯复壮后的沔城藕在当地示范基地试种成功后,亩产从1500斤提升至2500斤以上,塘口收购价翻倍。
如今,在沔城回族镇紧邻大小莲花池的南桥、七红等村,莲藕种植蓬勃兴起。今年种植面积将扩大到万亩以上。
为推动沔城藕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当地整合育种、加工、销售全链条,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带动5000余亩核心种植区及2万多亩周边“飞地”种植。
除传统的鲜藕、藕带、莲子销售外,仙桃深挖 “一支藕” 潜力,大力发展泡藕带、藕粉、卤藕、莲蓉及莲藕预制菜等多种产品,叫响“‘藕’遇仙桃 ‘鳝’行天下”文旅IP,举办“荷花旅游节”“万人藕汤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0亿元。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