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2025年全国两会“三农”热词分析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高建 李嘉琪
  • 2025-03-07 15:39:22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三农”相关话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根据近段时间以来代表委员的涉农议案提案和各媒体平台信息分析,制作了两会“三农”词云图和部分热词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热词一:人工智能+农业

近期,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引发广泛讨论和应用,其影响力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发声,希望应用现代的人工智能、信息化、大数据等,以科技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方兰表示,建议用AI助力黄河流域精准农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郭进考建议,加快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农人“四新”融合的现代农业智慧农场,全面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端稳“中国饭碗”。3月1日至6日,各媒体平台上关于人工智能+农业的信息总量达12.9万条。

有代表委员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已经成为现实,通过近地面遥感或者数字化技术,可以直接进行地面诊断,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做出最适合的土配方施肥方案。

热词二: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刘茜建议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国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黄显良建议推进制度改革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3月1日至6日,各媒体平台上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信息总量达12.5万条。

有专家表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全方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除了新技术,还有新品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农业新质生产力正为田野上洒下更多科技星光。

热词三:农村养老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人大代表、“90后”返乡新农人沈燕芬建议,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对高龄农民增发“务农贡献津贴”。这些政策和建议引发社会各界对农村养老的关注。3月1日至6日,各媒体平台上关于农村养老的信息总量达7.4万条。

有网友认为农民辛苦耕耘一辈子,按务农年限发养老金,是对他们付出的尊重和回报。也有网友指出,这展现了对农民权益的关注,若能落实,将极大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热词四:基层医疗

在基层医疗方面,农民医保缴费为每年400元。然而,由于医保报销额度每年归零,第二年重新开始。一部分农民,尤其是生活困难、没有家庭收入或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民,不太愿意再交医保,或者说没有能力交医保。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建议,向农民发放“医保券”切实减轻农民医保缴费负担。3月1日至6日,各媒体平台上关于基层医疗的信息总量达5.5万条。

网友对此建议均表示支持,并希望加大对危重症、疑难病患者的保险报销力度,完善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新体系。也有网友希望通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待遇水平、提升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服务基层,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覆盖,兜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底线。

热词五:乡村人才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是关键。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人才”这一关键词出现多次,在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特别强调了要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对此,多位代表委员聚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表示,建议国家重点培养新农人,对到农村科技创业的年轻人给予补贴,对返乡劳动者给予支持和培训。全国人大代表郭桂义表示,建议面向全国涉农高校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计划。3月1日至6日,各媒体平台上关于乡村人才的信息总量达到1.7万条。

代表委员的积极发声,不仅凸显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充分展现出社会各界对加强乡村人才培养、推动乡村振兴的热切期盼与积极参与。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建 李嘉琪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