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热点 详情

厚植发展沃土 激发人才活力——代表委员共谋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良策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杨晰然
  • 作者:刘杰 侯雅洁
  • 2025-03-08 01:36:3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为乡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外流,“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依然严重。如何做好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文章,成了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在5年前辞掉了城市“白领”工作,毅然返乡成了一名农机手。在过去的5年里,她凭借自己的新思维和新理念,带领乡亲们复耕盘活了闲置田地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为村里增收了数百万元。

“鼓励更多年轻人到乡村去,是乡村真正‘活’起来的关键。”沈燕芬表示,年轻人带着新思维、新理念回到乡村,他们的“花样”多、“玩法”新,有的年轻人通过直播卖农产品,将村里的农产品销到了世界各地,有的年轻人则致力于农文旅融合,让更多人体验现代农业的魅力。

在浙江余村,为了吸引年轻人,余村开启“全球合伙人计划”,目前,已吸引1200余名青年在当地就业、安家落户。“青年来到乡村,我们也要尽最大努力,给他们足够的发展创业空间,让他们能大展拳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2023年,余村打造出青年人才社区“青来集”,并陆续推出数字游民、云村民等新形式,创新探索出了青年“渐进式入乡”模式。

“但余村的发展模式目前只能算是个例。”基于走访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汪玉成从国家层面建议,要实施“青年入乡发展工程”,建立健全青年入乡发展专项支持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乡村对青年的吸引力。提高年轻干部在乡镇和村“两委”班子比例,招引一批有经营经历、有大学学历、有干事阅历的优秀青年成为返乡兴村的带头人。

“同时,还要多宣传乡村就业创业典型,在全国营造乡村需要人才、人才在乡村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青年扎根乡村。”汪玉成说。

引进人才是基础,培育乡村需要的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队伍中,传统农业人才较多,而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人才匮乏,制约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表示。

“特别是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缺少既懂科技创新规律、又懂市场商务实践、还懂法规制度的‘专业人’‘明白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静表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建议,农业院校在做好种植养殖、农机农艺等高等农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基因育种、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靠前探索和培育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对口人才,以满足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同时,要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的多渠道、立体式培训体系。

只有让人才在乡村安心、舒心、放心地工作和生活,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人才支撑。“‘新农人’回到农村,往往会像‘开荒牛’一样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保障和资金支持是两大难题。”对此,沈燕芬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维度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让他们能够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大展拳脚。

此外,农村的医疗、教育、物流、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与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要让年轻人在农村生活更加便利,逐步缩小同在城市生活相比的落差,让他们在农村也可以舒服便利地生活。”刘永好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侯雅洁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