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政法·组织 详情

2025年“头雁”大家谈活动在广州举行——聚智汇力育“头雁” 示范领航带“群雁”

  • 编辑:唐中慧
  • 作者:刘杰 唐中慧
  • 2025-03-08 12:08:12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杰 唐中慧

花城春早,雁聚珠江。近日,2025年“头雁”大家谈活动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多省份农业农村厅、涉农高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表,与全国60余名“头雁”学员齐聚一堂,以“理论+实践”“政策+市场”“科技+文化”的多维视角,探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路径,共谋乡村人才振兴新篇章。

部省校地合力培育乡村人才

为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下简称“头雁”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10万人规模的“头雁”队伍,带动全国72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3年来,“头雁”项目为31个省(区、市)培育了5.43万名“头雁”,在组织推动各省份抓人才培养、示范带动各地配套创设项目、激发调动高校育才主动性、帮助促动带头人更好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农业农村部的牵头带领下,已有23个省份把“头雁”项目写入省一号文件,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任务进行督办;7个省份的领导作出批示,要求抓好“头雁”项目实施;多地借鉴“头雁”项目模式,探索培育省市级“头雁”。学员们普遍反映,“头雁”项目拓宽了他们的眼界视野,创新了销售模式,得到了技术支撑,结识了合作伙伴。通过项目培育,各省份均有上百名学员获评高级职称,获得学历提升。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头雁”学员江文松保对记者说:“经过培育,我的收获很大。之前我们合作社的牦牛肉都是在网店售卖,销量一般。培训中,老师讲解了直播带货的相关技能,我准备回去就着手启动。”

“‘头雁’项目已成为地方乡村人才工作的有力抓手、高校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及助力乡村人才成长的有益平台。”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瑞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项目质效,加大力度把‘头雁’项目打造成乡村人才培育的金字招牌。”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瑞明发言。

院校资源滋养“头雁”成长

高校的资源滋养着“头雁”茁壮成长。该项目采取“农业农村部门+优质高校”联合培育方式,整合政策、资金、师资等力量,打造高水平培育体系。有46所院校参与了“头雁”培育工作,实现让“头雁”上好大学、学真本领。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介绍,中山大学构建了教育—科技—产业—文化—医疗“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范式。在“头雁”培育方面,中山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主动对接承担了云南、贵州、四川、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头雁”项目,在办学质量评估中跻身全国培育机构前三名。坚持把地方需求和中山大学所长相结合,探索实践出“365”培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会经营、善管理的“领头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理论增知+体验拓维+孵化强基”基础上,充分利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优势,帮学员进行产品推介;打造“头雁臻品”展区,让学员产品亮相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并将其上架至上合组织跨境平台;构建“321+N”西农模式,长效建立校—政—企协同平台,持续提供技术指导与成果转化支持,已孵化“头雁”发展联盟及营销联合体,形成“群雁齐飞”效应。学员带动超10万户农户增收,20%的企业产值增长超30%,彰显领航作用。

“我校已连续三年承担‘头雁’项目,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精心培育‘头雁’。”青岛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田义轲介绍,该校让600余名科技特派员加入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头雁”学员提供帮扶指导;2024年,14名学员的科技小院培训基地获批设立国家级科技小院;设立全国首个合作社学院,指导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00余个。

“头雁”项目培育高校、多地农业农村厅代表在大家谈活动中发言。

系统培育助力“头雁”高飞

“头雁”项目启动三年来,各省份成立农业农村厅分管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强化工作指导和资源统筹,使其迅速成为乡村人才培养的品牌性、标志性工程项目,探索出一条以人才兴促产业兴的有效路径。

广东省结合优势主导产业,配套出台20项扶持政策,围绕“头雁”学员需求设置各类专题课程,显著增强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累计培育2100名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刘棕会介绍,广东同步实施“头雁+”计划,启动“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育行动”,围绕现代农业细分领域开展针对性培育,提升人才实战能力。“头雁”们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领周边农民学技术、学管理、闯市场,带动超10万户农户实现增收。

为确保“头雁”在创业和发展中得到充分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将该项目纳入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3年来已累计培育学员2638人。在资金支持方面,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与内蒙古银行合作推出“头雁贷”金融产品;在导师帮扶方面,创新“1+1+N”导师帮扶机制,三级联动支持学员产业发展;在政策支持方面,出台209条政策,明确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头雁”学员倾斜;开发“蒙雁兴农”小程序,畅通学员之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王文虹介绍,2024年12月,首期贵州“头雁”能力提升集训班在盘州市岩博村现场教学基地举办,优秀学员代表、部分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和经营主体代表共270人参加。通过精彩一课、研讨交流、“黔品”推介、现场观摩等形式,为持续提升“头雁”能力探索了新路径。培训专家分别从管理创新、技术革新、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进行专题讲授,打开“头雁”们的思维和眼界。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学会主办,活动还特别设立“头雁”风采展,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头雁”学员携数百款特色产品参加展示,与参会的企业家现场对接。风采展现场达成订单金额121.8万元,学员平均新增意向客户超过70个。

“头雁”代表在论坛中分享经验收获。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