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以前没人要的猪粪猪尿能用来干什么?在罗坊镇,利用畜禽粪污加工成沼气沼液沼渣,不仅使当地累计减少碳排放60万多吨,而且带动养殖企业“起死回生”,促使渝水区生态养殖、稳产保供,巩固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的地位。
一种以前被人嫌的秸秆能做成什么?在罗坊镇,当地种粮大户刘带根施用秸秆+沼渣制作成的有机肥480吨,晚稻亩产提高了200斤。
一株以前没人种的草能有什么用途?在姚圩镇及周边乡镇,种植的2500亩皇竹草成为“牧草皇帝”。一亩草可以养两头牛,助推当地养牛产业纳入赣中南肉牛产业集群;更重要的是,种草改良了受污染耕地。
这样的蝶变都发生在江西省新余市。新余市农业农村局联同相关部门,依托畜禽粪污生态循环“N2N”(以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中心为核心,联动上游N家养殖企业和下游N家种植企业)资源化利用模式,形成种养结合的链条,实现畜禽粪污全收集、全转运、全利用,既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又串起了一条生态产业链。
江西是全国首批也是中部唯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新余作为区域小城市也要力争为生态江西作出大贡献。因此,新余以全省首创、全国推广的“N2N”区域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为契机,高质量发展生态循环产业,形成了“主体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环齐扣,带动“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休闲旅游业”三业共兴,促进了“减碳、降碳、固碳”三碳并举,推动了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
图为罗坊镇沼气站及周边受益的生态产业。
主体小循环 “一家人”生产生活生态绿色转型
“夜闻猪屎睡,早被猪屎醒。”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谭家村村民胡百平至今回忆起来都心有余悸,在他的印象中,10年前,家家户户几乎粗放养猪,谁都不说谁,但谁都受其害。
生猪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生产生活生态,特别影响到水质。有新余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仙女湖是江西四大水库之一,也是新余的重要水源地,但一度水质受到污染的侵袭,有些村居民甚至无奈只好买桶装水喝,新余一些乡村家园已无法承受污染之重。
新余只能壮士断腕,从2017年起大力开展以水环境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保家行动”,关停了7200多家不达标的生猪等畜禽养殖场,治污效果显著。
“但一方面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另一方面更不能因噎废食,而要标本兼治。”在新余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看来,农业废弃物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则利、弃则害。
罗坊镇是养殖大镇,年出栏生猪13万头以上;同时又是农业重镇,生产的水稻、蜜橘全国有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如何既控制生猪养殖污染、又生态发展种养产业一直困扰着这座产业强镇。
“通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环保工程专业出身的万里平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全量化收集的概念”。别人只想收生猪粪便,尿液废水看都不看一眼,而他所在的江西正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合公司)将养殖场产生的粪污、废水和病死畜禽全部回收。
全量化收集之后干吗?正合公司继而推行畜禽粪污生态循环“N2N”模式,在将畜禽粪污全收集之后再进行全转运、全利用,形成生态循环、做到综合利用。
生态循环的第一步就是形成主体小循环,聚焦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单个主体,在主体经营单元内建立独立的生态循环链,实现物质、能量等顺畅流动、高效转换,如种养大户推行果(菜、茶)—肥—畜等模式,加快构建以沼气或有机肥为纽带的生态循环链条。
刘带根是罗坊镇刘家村的水稻种植大户,他带领合作社社员种植了1200多亩水稻,同时,一些社员也养猪。刘带根采用了正合公司的主体小循环模式,正合公司将生猪的粪污全量化收集后通过厌氧发酵技术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沼气可用于供热和发电,沼液用于能源植物种植和土壤改良,沼渣用于高品质有机肥生产。如此,一根集生产生活生态循环小链条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悄然形成。
刘带根尝到了主体小循环的甜头,他家全年使用了沼气发电5330Kw/h,使用沼液肥4800吨、秸秆+沼渣制作有机肥480吨,有机肥施用到稻田3年后,晚稻亩产从1300斤增加到1500斤。
产业中循环 “一条链”形成种养循环发展
渝水区畜禽养殖年产粪量46.15万吨,年产生尿量45.19万吨。大量的畜禽粪污如果不经过处理,产生的甲烷和氧化亚氮会造成区域环境碳排放过高。
渝水区既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又是产粮大县、新余蜜桔主产区,一方面如何控污禁污,另一方面如何生态发展种养产业,因此,这对地方是一个重要的考题。
答案在哪里?经过试验示范,答案就藏在“N2N”模式的“产业中循环”里。该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利用,一头牵起养殖业,另一头串起种植业,构建生态循环产业链,达到资源循环。
许多种养大户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胡百平是水北镇的生猪养殖大户,仅在泉塘村就养殖了3000多头肥猪。“我们以前养猪,猪尿粪水没人要,只能经常直排掉。”胡百平苦笑着说。按照环评要求,如果自己处理需要15元/吨,成本太高,胡百平和养殖户只好另盼良策。良机来了,正合公司可以全量化收集,胡百平以3元/吨将猪尿粪水送给正合公司,节约了12元/吨的费用。
上端养殖大户胡百平送来了猪尿粪水,在正合公司的加工生产下,下端张有根等种植大户就盼着这些由猪尿粪水加工生产而成的沼液。
张有根是沙滩村的水稻种植大户,3000亩水稻施用复合肥等肥料费用需要80元/亩。“不仅费用高,而且这样施肥,叶片黄化、生长受阻、产量下降等。”张有根说。转机就出现在施用沼液来肥田后,正合公司加工生产成沼液后,将沼液拖运到水稻片区暂存池,通过管道将沼液送到农田。张有根介绍,现在施用沼液后,费用只需五六十元/亩。让张有根喜出望外的是,不仅成本下降,而且水稻产量提升了。正合公司在罗坊实施的千亩试验田科研和试验表明,利用沼液肥和光、生物灭虫技术等,使传统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30%左右,粮食产量提高8%以上。
通过“N2N”模式,新余上游的养殖链和下游的种植链拉动起来了,形成了产加销一体的产业中循环。
图为罗坊镇农户利用沼液施肥发展的生态农业。
区域大循环 “一个市”的城乡生态融合
在专家看来,区域大循环,就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互融互促、协调发展,打通城市乡村地域循环,发展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等,打通生产生活生态循环。
罗坊是农业重镇,但过去由于生态环境欠佳,新余城市居民很少去罗坊,城乡循环难以畅通。这个新余人口最多的乡镇曾经戴上了污染的枷锁艰难前行,如何从生产中心迈向生活中心生态中心,这必须找到一个枢纽点。
枢纽点就是“N2N”的“2”,即农业废弃物处理中心和有机肥生产中心,当地人通俗地将其称之为“正合公司罗坊沼气站”,这个集猪粪发酵、沼气发电、生产有机肥为一体的沼气站带动罗坊镇成为城乡循环的集聚地。
罗坊沼气站日产沼气6000多立方米,已经实现对罗坊集镇及附近村6000余户居民安全稳定不间断地供气10年,使当地农民彻底告别往日的柴火灶、煤灰炉和煤气罐,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环保、绿色;同时,正合公司罗坊沼气站(三期)的沼气还可以用于并网发电,年设计发电量2000多万度,可以满足罗坊镇居民一年用电需求。
生态好了,近6万亩高产油茶、新余蜜桔等在罗坊镇得以绿色发展;环境美了,曾经猪场遍布的罗坊镇东边村迎来了城里人的投资,打造成“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锦园生态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日均客流近万人次。
借助“N2N”模式,罗坊镇呈现了“蝴蝶效应”,许多客商“盯”上了罗坊及周边乡镇这一方绿色宝地,双胞胎集团、江西啊咪啦农牧业科技公司、新余市锦园旅游公司等企业纷纷落户,主要投资建设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肉产品加工项目等;另一方面,罗坊镇依托“红古绿”资源打造成新余城市的后花园,跻身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首批江西省美丽宜居小镇。
以罗坊镇为辐射带动,新余区域大循环、城乡大融合的积极性、创造性被前所未有地撬动起来,新余正在合力构建主城区、县城小城镇、乡村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城乡绿色发展新格局。
环境一变天地宽。新余从昔日整治畜禽污染来“保家”发展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宜家”;“N2N”模式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推广清单;仅有一区一县(行政区县)的新余摘下了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建设整县推进县(区)的称号;出境水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Ⅲ类水质稳定提升至现在Ⅱ类水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振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