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对贵州而言,就是要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底线任务,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日前,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厅长(局长)张集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贵州是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为艰巨的省份,其脱贫人口、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人口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10、1/8和1/5。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要求贵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张集智表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坚持做好“四抓”。一是抓党政同责。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省委书记 领题推进基层基础“强双基”,围绕减负、增收、提质、拓渠、优考提出30条措施,推动人往基层走、政策往基层倾斜,选派3.1万名干部驻村帮扶,让有能力的人踏踏实实踩在泥土上。省长领题推进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探索完善设施、优化用途等六条路径,95%的闲置低效资产得到有效盘活。43位省领导联系54个县,共织一张网,同下一盘棋。二是抓监测帮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81.4万人,户均享受帮扶措施3.5项,62%的监测对象已消除风险,全力做到眼到、手到、政策到。三是抓两业增收。聚焦“三品一标”做优农业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辣椒、刺梨、李子、天麻、太子参、薏仁、蓝莓种植规模全国第一,茶叶、中药材、猕猴桃全国前三。关岭黄牛、三穗鸭等10个品牌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实施就业稳岗计划,深化与广东等省份劳务协作,稳定农村劳动力省外务工600万人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1642元增加到2024年的15856元。四是抓和美乡村建设。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在留住乡愁中推进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持续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培育文明乡风。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贵州将坚持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张集智说。
一是守牢两条底线。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加快建成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健全完善常态化帮扶体系,提升产业就业帮扶质量,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千方百计稳定省外农村劳动力务工600万人以上;集成资源、力量倾斜支持20个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安置区。
二是强化“两个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聚焦“三品一标”,大力发展肉牛、茶叶、辣椒3个千亿级重点产业和中药材、食用菌、刺梨、油茶、竹5个百亿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接二连三”。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大拆大建,保护山体、水体、林体,在留住乡愁中推进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农民主体,持续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让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是狠抓“两个培训”。培训农技干部,聚焦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等需求,建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训体系,推动农技干部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持续开展农技干部“揭榜挂帅”,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本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训高素质农民,坚持需求导向、分层实施,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等项目,通过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与此同时,作为一位“三农”领域的代表,就过渡期后有关政策,张集智也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保持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不变。二是保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不变。三是保持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关系不变。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