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行业 详情

杭州银行南京分行助力医药企业“破茧成蝶”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王琴
  • 作者:王奇慧
  • 2025-03-11 11:37:36

从持续亏损到净利润转正,从依赖风投融资到手握20多个产品品种,南京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映射出杭州银行南京分行以金融创新赋能科创企业的坚定步伐。作为扎根南京的金融力量,杭州银行南京分行通过“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为区域科创企业注入发展动能,书写了金融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破局“研发困局”:当医药企业遇上“耐心资本”

南京方生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生和)成立于2015年,专注肿瘤、心血管领域差异化仿制药研发,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然而,仿制药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企业成立初期连续多年亏损,生存高度依赖风投融资。杭州银行南京分行初次接触企业时,其正处于研发投入的关键期:20项专利亟待转化,核心团队大部分为硕博人才,但资金缺口制约了药品申报与产能建设。

“药品申报周期长达3至5年,企业需要‘雪中送炭’的长期支持。”杭州银行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基于对医药行业的深度研判及对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分行打破传统抵押贷款模式,首期为企业提供2000万元信用授信,缓解其资金压力。

全周期护航:从“输血”到“造血”的金融路径

杭州银行南京分行的支持并未止步于“首贷”。结合企业研发阶段特点,该行分行通过“银投联贷”“科保贷”“专精特新贷”等特色产品,持续提供适配服务:研发期:基于风投机构投资匹配流动性支持,支持CMO分析方法开发,助力突破原研药专利壁垒;转化期:定制供应链金融方案,加速2款高端仿制药获批上市;成长期:联动地方政府资源,运用政府风险池贷款为企业提供进一步支持。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企业逐步实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截至2024年,方生和获批/在研产品管线超20个,其中治疗高血压/心衰药物一心坦®(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是中国首仿,成功突破原研专利壁垒提前3年合法上市;而治疗糖尿病药物和唐净®(达格列净片)也突破原研专利壁垒提前5年合法上市。2024年,这两款药物商业化元年销售量就各自突破了一亿片,共为医保和患者节约用药成本超1.5亿元,也让方生和净利润首次转正。

专业赋能:解码“金融+科技”的服务内核

近年来,杭州银行凭借其“科创1.0”到“科创3.0”的升级路径,通过专营机构网络、精准风控模型和全周期产品链,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杭州银行南京分行继承并发扬了这一模式,结合南京本地的科创生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企业的金融创新路径。杭州银行南京分行的成功实践,缘于其深耕科创金融的两大核心能力:行业专业化:组建医药领域“金融顾问+技术专家”团队,精准评估技术价值;数据驱动风控:依托AI模型分析研发管线成功率,将授信周期缩短30%。“银行不仅提供资金,更成为我们研发路上的‘战略伙伴’。”方生和负责人感慨道。

“双向奔赴”:一座城的科创生态崛起

南京作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重要一极,正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杭州银行南京分行将继续发挥其专业优势,以金融创新为引擎,为南京的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杭州银行南京分行的创新实践正与之同频共振:数据印证:截至2024年,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科技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标杆案例:方生和的成长,带动上下游10余家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未来布局:分行计划设立“南京科创金融事业部”,深度融入区域产学研生态链。

从西湖到秦淮河,杭州银行的科创基因正在更广阔的土地生根发芽。南京分行的案例证明:真正的金融赋能,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对产业规律的尊重、对创新初心的坚守。当金融机构学会“与时间做朋友”,更多如方生和的企业将破茧成蝶,为中国科创浪潮写下生动注脚。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