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东乡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山:打通“引育留用”全链条,破解人才瓶颈

  •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 编辑:张燕
  • 作者:张林萍
  • 2025-03-11 13:28:04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私营企业协会会长东乡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山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结合自己创办合作社的经历和多方调研,近年来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深刻感受到人才短缺的痛点。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当前欠发达地区农业、畜牧业面临“刚需激增”与“供给断档”的双重困局:城乡二元结构下,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乡村“空心化”“老龄化”加剧,技术型、经营型、管理型人才严重断层,制约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与产业链升级;而乡村振兴新业态勃发、农业畜牧业科技创新提速,对高素质人才需求迫切,乡村却在医疗、教育、职业发展等软环境上存在明显短板,加剧“引才难、留才弱”的恶性循环。基于甘肃临夏等地实践调研,结合涉农中小企业占市场主体超70%的国情,亟须以政策创新打通“引育留用”全链条,破解人才瓶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加强农业、畜牧业人才资源的投入,促进乡村人才的振兴,在欠发达地区企业引进人才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张忠山举例,比如引进优秀农业人才是否可以减免所引进人员个人所得税等政策,让企业既能引进来又能留得住;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包括设立专项创新基金和培养当地人才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补贴等。

具体建议:

一是实施“乡村人才安居工程”,破解留人难题。欠发达地区难以留住人才的核心原因在于生活保障不足。许多青年技术人才因乡村医疗、教育、住房等条件有限而选择离开。首先,住房保障。为农业科技人才、经营骨干提供人才公寓或住房补贴,优先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例如,重庆在“青年大学生走进乡村行动”中,通过解决社保、职业发展等后顾之忧吸引人才扎根。其次,医疗与教育配套。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增加乡村教师、医生等岗位定向招聘,提升人才家庭的生活质量。

二是税收优惠与产学研联动。对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并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支持高校科研团队与中小企业联合攻关技术难题。例如,农业农村部已通过贷款贴息、冷链物流补贴等方式支持设施农业,此类政策可延伸至人才领域。

三是“头雁”培育与本土化赋能。在欠发达地区可通过遴选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等作为“乡村CEO”,系统性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要持续通过“头雁”项目培育懂技术、善品牌、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四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设立“农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本土人才成长基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在智慧养殖、疫病防控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例如,我们合作社通过标准化圈舍、精细化分割技术,将东乡贡羊附加值提升30%,若配套资金支持,可加速技术推广。

人才振兴需政策精准滴灌、服务全面护航。只有让人才在乡村“有舞台、有保障、有未来”,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张忠山期待通过多方合力,将临夏的“东乡贡羊”模式转化为可复制的“人才兴农”样板,助力更多欠发达地区突破发展瓶颈。

作者:中国畜牧兽医报记者 张林萍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