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小籽花生产业踏上提质增效之路

  • 来源:中国农网
  • 编辑:原红莹
  • 作者:兰绍华 周辉
  • 2025-03-12 21:18:49

3月9日,湖南省洞口县杨林镇坝上村村民李志一边与村民洽谈土地流转事宜,一边与村民一起学习使用农用机械。他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挖掘花生扩种潜力’,今年也是县里的‘提质增效年’,政策好、服务优,我准备大干一场。我新买了2台播种机和1台剥壳机,计划将小籽花生的种植面积增加到33公顷以上。”

这几年,杨林镇将小籽花生逐步打造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打造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打造成宣传推介杨林的绿色名片。

干旱逼出一个产业

杨林镇位于衡邵干旱走廊,有一次,该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在坝上村开院落会时,村里的老党员谈道:“干旱有干旱的办法,我们杨林小籽花生就不错嘛!发展好了,就是我们的‘金果果’。”

该镇的小籽花生属特色品种,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外壳薄、纹理清晰、籽粒饱满完整,味道香脆、细腻。权威机构检测表明:当地土壤多数偏酸,富含硒、钼,钙较丰;杨林小籽花生比一般花生营养价值更高,更耐旱,适宜在丘陵地区沙土种植。

杨林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村党支部书记、种植大户座谈会进行商讨,选定小籽花生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2023年和2024年,洞口县委先后开展“产业发展年”“城乡建设年”活动,杨林镇将这一活动落实到发展小籽花生等特色产业上。他们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带头作用,对小籽花生的产业规划进行多方位宣传引导;成立供销合作社,设立专门的销售柜台,在线上线下开辟销售通道,营造了“民族团结聚合力、产业发展助振兴”的良好局面。

现在,该镇11个村全部种了小籽花生,总面积达130多公顷。其中,坝上等4个村有集中连片2公顷以上的种植基地。每亩小籽花生带动村民增收3000元,该产业的总产值约570万元。

小籽花生香飘四方

2024年下半年以来,洞口县持续开展“强信心、重担当、敢作为、塑形象”主题活动。杨林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坚定信心,大力发展小籽花生产业。

坝上村村民李志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持续扩大小籽花生种植面积,引领乡亲们发展这一特色产业。他介绍,各级党委、政府为小籽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服务。尤其在技术支持和宣传推广上,县农业农村局和杨林镇党委、政府积极对接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为小籽花生产业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支持。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林、国家花生试验站站长刘登望先后多次来到县农业农村局、杨林镇、毓兰镇等地,实地考察,宣讲政策,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改善种植方式,应用新技术,使用农业机械。

李志说:“有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在技术上撑腰,小籽花生产业发展后劲更足了。”2024年,他公司的20公顷小籽花生喜获丰收,加上保底价收购其他农户的小籽花生,共销售3万公斤。小籽花生深受邵阳、长沙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客户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蛇年春节前,小籽花生就已售罄。市场价从往年的每公斤20元左右,提升到每公斤32元。

去年,坝上村11组村民李金湘只种了0.08公顷小籽花生,除了自己过年用、留种用、榨油外,还增收2000元左右。毓兰镇凤溪村的致富带头人王小丽表示,今年将规模化发展小籽花生产业。

科技助力提质增效

今年是洞口县的“提质增效年”,杨林镇决定从小籽花生入手,做大做强这一特色产业。

3月4日,李林、刘登望等专家教授再次受邀来到洞口县农业农村局,王小丽等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种植大户纷纷来到花生种植培训现场。他们紧随专家教授来到茶铺茶场、竹市镇曲塘村的雪峰蜜橘种植基地考察。在杨林镇坝上村院落会现场,各种植大户、村民沉浸于专家教授的技术培训宣讲中。

李志现身说法:“湖南农业大学推广的单粒种植技术,对我们小籽花生产业提质增效很有用。我做了试验,播种时,每穴用一粒种子,单株结果数有18个至20个;每穴用2粒种子的话,单株结果数有10个至12个;每穴用三四粒种子的话,单株结果数只有5个至7个。种子越多,单株结果数越少,次品也多。”他接着说:“专家教授们推广的播种机、摘果机等农业机械,投入小,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前,人工种一亩花生可能需要一天,但用播种机,半小时可种完。”他对小籽花生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以后,我还会和大家一起,致力于小籽花生产业链发展,让我们杨林小籽花生走得更远。”

为推进小籽花生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杨林镇党委、政府已有蓝图:规划建设小籽花生特色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杨林“小籽花生”申请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并延链补链强链,如发展农产品加工、包装、电商等新业态,让小籽花生成为富民强镇的龙头产业。

作者:兰绍华 周辉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