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可起了大作用了,因为有了它,现在村里每年多了修路、养老的‘活钱’。”3月7日,记者来到了胶北街道杨戈庄村,村民高磊指着一张标注63处集体土地资产的资源分布图感慨道。
这张图正是胶州市规范管理农村“三资”的缩影。过去因账目不清、权责不明,村集体收入长期停滞。通过引入企业、测量机构、村民代表组成专项小组,对1300余亩土地实地测绘并公示,43份问题合同被整改,年增收超80万元。类似的“一图一台账”管理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实现资产权属、用途、收益“三透明”。
村集体的资金流向是否透明?资产资源台账是否清晰?……去年以来,胶州市委巡察组工作人员带着问题深入77个重点村(社区),通过走访村民、查阅账目等方式,发现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分配不公、资源流失等重点问题495个。这次聚焦农村“三资”管理的机动巡察,成为撬动基层治理规范化的重要支点。
以问题为导向,胶州市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针对巡察发现的共性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三资管理规范提升行动”,推动全市811个自然村全面完成资产资源起底清理,累计清理整改不规范合同1513份,清理账外资产357处,账外资源3095亩,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盘活1494亩,实现农村集体增收3935万元。“本次农村资产资源起底大清理行动使村资产资源澄清见底,账实相符。我们将继续挖掘集体资产资源的增值潜力,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和资源合理利用。”胶州市农业农村局“三资”管理分管领导王涛说。
据了解,胶州市还建立“嵌入式”联动机制,纪检监察、组织、巡察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针对资产摸排、财务管理等环节开展30余次整改纠偏。同时创新“村巡民议”机制,围绕“三资”管理领域问题整改,以“乡村夜话”“板凳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整改答辩23次,干部直面群众质询,50余条建议被纳入整改方案,真正实现“问题改到群众心坎上”。
如今,胶州市通过巡察推动“三资”管理从治标向治本深化。市纪委监委开展资产资源大起底“回头看”,指导镇街建立合同联审、动态监管等12项制度。“管好家底子,才能鼓起钱袋子。”胶州市委巡察办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建立健全巡察整改评估问效机制,加大现场检查、实地评估力度,督促问题整改整治,切实推动集体“沉睡资源”变身乡村振兴“活资本”。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郝凌峰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