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探索“四链融合”机制 服务贵州乡村振兴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唐亚华
  • 作者:陈卓 向嵩等
  • 2025-03-17 17:55:25

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四链融合”协同发展是近年来中国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目的是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紧密结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它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尤其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而提出的战略理念。围绕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及乡村振兴战略,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人才、产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方面资源要素的集聚,通过优势互补,增强了学科和实验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能力。

创新链驱动实现绿色农药与植物保护技术赋能乡村产业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注重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实验室十余名教授近年来持续承担贵州省“揭榜挂帅”项目,系统调研分析贵州省水稻、高粱、蔬菜、茶叶等产业中的难点痛点,研究和参与发布了“产业技术榜单”,并组织团队围绕“产业选择—田间管理—产量品质”全链条开展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链的前端延伸。特别是当前聚焦农作物生产中的水稻白叶枯病、蔬菜根肿病、根结线虫病、灰霉病、黄瓜靶斑病、病毒病、稻飞虱、烟粉虱、蓟马等重要病虫害,研发“异唑虫嘧啶”“侧耳素”等绿色新农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针对芹菜枯斑病、豇豆锈病、灰霉病、黄瓜靶斑病、烟粉虱、蓟马等蔬菜病虫害,研发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的协同配方,集成“一喷两防”技术,为“三棵菜”“鲜食类”蔬菜病虫害治理提供备选方案,研发生防线虫、赤眼蜂等天敌昆虫防治技术,为地方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团队注重技术转化落地,通过贵州大学“博士村长”计划,团队将实验室研发的高效低风险绿色农药和病虫害精准防治技术带到田间,在中国农技协编制“全生育协同控害增效技术”团体标准及“茶园绿色防控技术”“幼龄茶园以草抑草技术”等贵州省地方规程10余项,帮助菜农茶农解决生产中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问题。

产业链衔接打造“学科+产业+乡村”融合发展模式

植物保护学科、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科技服务—产业升级—农民增收”闭环。学科团队围绕特色产业帮扶,立足贵州山地农业资源,深入水稻、高粱、蔬菜、茶叶等产业的主产区,针对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问题,研发和推广水稻、芹菜、生菜、香葱等全生育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茶园全年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根肿病精准用药技术,提供从土壤治理、种子处理、田间防治等全方位的产品及技术服务。例如,通过引进和示范微生物菌剂、种子包衣技术,解决土壤连作障碍,解决蔬菜根肿病、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治难题,帮助蔬菜基地提升产量10%-15%以上,防治效果总体达85%。

人才链支撑创新“博士村长计划+科技特派员”双轮驱动

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创建了“茶园绿色防控”“干净优质黔菜”“水稻绿色防控”等“博士村长”团队,通过“导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模式,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破解乡村人才短缺难题。实验室陈卓、陈吉祥、李峰奇、张维等担任国家乡村振兴特派团团长、特派员和省级科技特派员,带领博士生深入一线,形成“教授领衔—学生驻村—农户参与”的传帮带体系,持续培养本土技术骨干超567人次。例如,陈吉祥教授任盘州市科技特派员,针对近年来辣椒根结线虫病频发、多点爆发等问题,持续在盘州市开展辣椒根结线虫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他根据盘州市辣椒种植时间、分布特点及根结线虫危害等级,研发相应的防控技术。例如,根结线虫病零星且发病轻的地块,主要采用生态调控、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等技术;根结线虫病发病重的地块,主要采用土壤治理及自主创制品种的精准用药等技术。近三年共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00余人次,为当地辣椒种植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和产业支撑。此外,团队注重弘扬学科“顶天立地”的植保文化思想,倡导建设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博士生、硕士生在田间地头开展科研实践,将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例如,针对番茄灰霉病,研究生刘凤华、谢文静、夏程燕、汪先素、罗婷、罗琦等研发生物农药和精准用药的技术,申报发明专利8件,参与编制标准3项,发布绿色防控技术10余项,在平坝、务川、播州等地示范绿色防控技术。

服务链延伸构建“科技—政策—市场”协同网络

团队通过整合政策资源与市场渠道,推动技术服务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赋能”。学科团队在“动静贵州”省级媒体创建“西部地区乡村振兴新农人培训计划”,创办“黔菜医生”公众号,发布绿色防控技术,陈卓在务川创办“新农人”培训班,金林红创办茶园“头雁”培训班,推动“技术+政策+市场”三位一体落地熟化。同时,“博士村长”团队参与打造“一村一品”示范点,如湄潭抄乐乡茶叶绿色防控示范区,形成可复制的茶产业乡村振兴样板。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陈卓团队在平坝建设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番茄等作物全生育期协同控害增效技术,为贵州省健康菜园行动方案提供贵大智慧。

植物保护学科和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积极探索“四链融合”机制,以输出绿色防控技术和保障优质农产品为引擎,以“博士村长”计划为载体,不仅推动了科技成果的精准落地,更构建了乡村振兴的长效服务生态。未来需进一步强化“‘AI’+农业大数据+植保技术”,助力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贵州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项目资助: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路径研究(2023-PP-03)》

作者:陈卓 向嵩 丁龙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