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内蒙古临河区:春耕尽显“科技范”

  • 来源:农民日报
  • 编辑:倪杨金子
  • 作者:李昊 李姚霖
  • 2025-03-18 22:20:41

眼下,正值辣椒育苗的关键时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的大棚里,育苗户们正紧锣密鼓地使用全自动穴盘育苗点种机进行辣椒种的点播工作,这台机器将辣椒种子逐个精准地分放在育苗盘中,补土、平整,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不一会儿,一排排育苗盘便整齐地摆满了大棚,密密麻麻的种子承载着农户丰收的希望。

对自己新购入的全自动点种机,民主村大棚种植户何天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人工点种,一个大棚需要2个人,得3天工作量,今年用上了点种机,多半天就能点完了,效率大大提升,一个大棚比以前节省人工费3000块钱左右。”

在临河区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配备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小麦匀播机在田地间来回穿梭,一粒粒饱满的小麦种子被精准地播撒进肥沃的土地,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

工人正在使用全自动穴盘育苗点种机进行辣椒种的点播工作 赵珂 摄

“狼山镇万亩硬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园区全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并推广小麦匀播和‘四控’技术,实现了‘耕、种、管、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以科技赋能让小麦种植有‘智’更有‘质’。”狼山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刚说。

在双河镇进步村,万亩“5G+智慧种植”示范园区运用数字化全自动灌溉系统精准配水、配肥、施药,通过手机就可以进行远程操控,农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实时控制闸门的开合,根据农田的实际需求精准供水。不用在烈日下奔波于田间地头,手动开关闸门,极大地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

在光明村万亩硬质小麦种植基地园区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伴随着阵阵马达轰鸣声,多架植保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遥控下,沿着麦田匀速飞行,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小麦成长的关键期,喷洒的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可以为小麦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促进小麦生长和发育。”临河区农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王玉海说。

据了解,临河区的“一喷三防”作业,主要预防小麦发生小麦蚜虫、草地螟、粘虫等病虫害,于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第一次喷施,于6月上旬在小麦抽穗、灌浆期进行第二次喷施,对小麦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早衰,增粒增重,促单产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李姚霖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