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拂八桂,桑田叠翠。为全面推进桑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升级,助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3月20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和河池综合试验站联合举办了“宜州区桑园春耕培训大会”,为一线从业者提供技术服务,通过“理论+实践”双轮驱动,为春耕生产注入科技动能,护航宜州优质蚕茧产业稳产增效。
顶层设计:科技联姻产业 共绘桑蚕新图景
作为全国蚕桑主产区,宜州区近年来持续深化桑园管理技术创新。此次培训大会以“提质增效、绿色发展”为主线,聚焦桑园土肥水管理、轻简化养蚕技术等核心课题,旨在破解生产痛点,推动产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王谢主任表示:“科技赋能是蚕桑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近年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全面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东、中、西部蚕桑主产省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这次岗站之间就是希望通过产区间的跨区域协作,把前沿技术‘种’进石漠化山区的田间地头,用科技助推山区蚕桑大发展”。
图为宜州区桑园春耕培训大会现场。罗永霞 摄
专家矩阵:理论夯基 实战增效
在理论培训会上,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土肥水管理岗位科学家张建华研究员详细讲解了“高产桑园建设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科学的桑园土肥水管理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黄康东研究员则聚焦“养蚕优质高效技术”,分享轻简化养蚕与配套优质高效蚕茧生产实用新技术。在田间地头,学员实操了桑园春季精细化管理。从疏芽养型技术到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多名专家都手把手传授技术要领。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上坪村刘三姐桑蚕产业(核心)示范区的桑树园。陈冠陶 摄
多方联动:产业链条协同发力
大会吸引了宜州区蚕桑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近百名代表参与,形成了“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农户”的立体化协作网络。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我们推广的这些新型实用技术,预计可降低人工成本20%,带动农户亩均增收超千元”。新惠村蚕农卢想说道:“过去很多种桑、养蚕的小细节疏忽了,做得不到位,经过这次技术培训,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要领,知道了怎样才做得更规范、更标准,参加了这次培训,今年对多产茧、产好茧更有信心”。
春耕鼓点急,桑事催人勤。宜州区39.6万亩桑园将全面启动春管作业。这场科技与传统的深度对话,正为“中国丝绸新都”的高质量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作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罗永霞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