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产地直达市集 城乡共享优品——“北苑路88号”市集打造都市消费新场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李婧
  • 作者:芦晓春
  • 2025-03-24 13:44:41

3月22日,春分后的第一个周六,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8号的大院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市集吸引了不少市民。精致露营风为主题的场景设计,30余个创意展位,汇聚了300余款“京”字号优质农产品。琳琅满目的蔬果,还有不少文创产品,让整个市集充满趣味与生活气息。

这场由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举办的“北苑路88号”北京优农特色农产品市集,将贯穿全年。市集围绕提振农产品消费,将新鲜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达市民餐桌,全方位展示北京农业新形象,同时为首都市民提供消费新场景,让市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让市民买到“小时级鲜度”农产品

新鲜脆爽的有机蔬菜、酸甜交织的樱桃、酸甜多汁的鲜食水果……走进“北苑路88号”市集,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世界。市集上的所有蔬果均在当日采摘,并以产地直销模式直达市集展位,确保市民能够享受到“小时级鲜度”的舌尖美味。

“今早5点在基地采摘的新鲜蓝莓,上午9点送到市集开卖,不到两小时就抢购一空了!”市集的火爆让北京密农人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博直呼没想到。这家位于密云区河南寨镇的现代农企,近年来打造出栗面贝贝南瓜、草莓番茄、紫霞萝卜等许多网红爆款产品。

市集拉近了商家与市民的关系,是商户最直接的获客方式。“不少市民品尝了我们的产品,主动加入我们的销售平台,一上午增加了很多的客源。”孔博告诉记者。

在追求新鲜的同时,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市集特别邀请了10余家拥有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携明星产品亮相。在市集上,市民通过扫描包装上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可轻松查询到产品的产地及相关信息,亲眼见证农产品的生长环境与种植过程,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透明化溯源。

首期市集取得“开门红”,线下销售额16万余元,线上销售额45万余元,有力释放了北京优质农产品的市场潜力。

第一书记和新农人化身“推销员”

首期“北苑路88号”市集精心设置特色专区,“新农人”宣讲推介展位带来农业新活力,“第一书记”助农展位则彰显帮扶力量。

市集中央的大屏上依次播放着12位京郊新农人的创业故事,有以科技赋能带动传统水果产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岳巧云,让千年桑叶延伸出多业态发展的产业链条的“五四奖章”获得者陈山山,还有用大数据赋能农产品的刘福娟,盘活农村闲散资源的民宿主理人梁晴、张海龙、曹艳红等。在新农人宣讲展位前,他们热情地与市民面对面分享自己的产品特色,这种互动式的购物体验不仅提升了市民对于农产品的认知,也激发了他们的消费欲望。

“近年来,我们通过科学研究与市场研判,对板栗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新模式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古树种植+现代营销’模式,打造北京板栗地理标志品牌,既传承了农耕文化,又为首都‘三农’发展注入新活力。”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思鹏是一名“90后”新农人,他为家乡怀柔板栗的宣讲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聆听。

同样在市集的“第一书记”助农展位上,也是人头攒动。来自昌平、房山、通州和密云的9位驻村第一书记带来自家的特色产品,耐心地为每一名前来咨询的市民作讲解。

在其中一个展位前,不时传来蝈蝈的叫声,引来许多市民驻足。走近一看,一只立体拼插的“铁皮蝈蝈”纸模,惟妙惟肖,轻轻一碰就会发出吱吱的响声。

“这是我们打造的以蝈蝈为IP的鸣虫文创产品,我们村的铁皮蝈蝈很有名,现在我们建立了蝈蝈养殖合作社,深挖鸣虫文化,采用本地蝈蝈籽进行饲养和孵化,带动村民创收。”密云区东邵渠镇小岭村第一书记师瑞介绍,该村探索打造包括蝈蝈养殖、文创产品研发、鸣虫科普等全链条的产业体系,其中文创产品收入已超11万元。

搭建交流合作大平台

“北苑路88号”市集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场所,更是一个产销对接的平台。市集主办方邀请了相关单位,以及多家电商平台和连锁超市的采购商,与参展商户现场洽谈。

首期市集当天,多家京郊市场主体与短视频平台就即时零售业务进行了初步交流,拟于近期进行深入对接;盒马、物美超市、超市发超市等单位与10余家参展商进行了沟通,后续将对订单采购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部分参展商还拓展了会员业务,预约市民进行休闲旅游、采摘等。

小市集搭建起交流合作大平台。今年,“北苑路88号”市集将常态化运营,在每个周六(五一、十一、春节除外)上午9:30准时开市。

“随着市集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将随季节变化,安排京郊休闲旅游资源推介、农业科普展示、农产品擂台赛或品鉴活动等内容。”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品牌建设科科长赵浩森表示,这些活动的举办不仅将进一步丰富市集的内涵与外延,更将打造出一个集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品牌地标市集,成为市民近距离体验北京农业的窗口和阵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