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播种正当时。今年,内蒙古赤峰市春耕生产抢抓“早”字,趁天气回暖、土壤解冻的有利条件,提前一周左右时间顶凌播下2025年第一粒“春小麦”种子,率先拉开蒙东春耕生产的序幕。
阳春三月,春寒料峭。3月24日,在宁城县汐子镇二十家子村的田野里,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台台旋耕机与播种机如同勤劳的耕作者,在田间来回穿梭、奔忙不息,将一粒粒饱含着希望的小麦种子精准地播撒进肥沃的土壤中。机器的轰鸣声与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不误农时、不负春光”的绚丽春耕画卷。
图为农民温晓晶正在进行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现在正是播种小麦的好时机,土壤已经解冻,要抓住最佳时期。”农民温晓晶说,“我们一年种两茬,先小麦,用无膜浅埋滴灌技术,下茬种白菜。我承包了一百多亩地,两茬下来,每亩收入大概四千到五千元。”
除提前播种、采用新技术,当地还应用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播种技术。配备北斗终端的农机可24小时连续作业,单人操控多台拖拉机精准播种。农机手能实时监测耕地深度、车速等参数,优化作业精度。依托App设置参数,系统自动生成最优播种路径,实现避障、掉头等智能操作,省工省时,确保秧苗成活率100%。
“今年我第一次用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效果太好了!”农机手温晓军兴奋地说,“垄距均匀、深浅一致,种子用量也准。再也不用扶着方向盘到处跑,既省工又省时。”
科技赋能和农业技术改良,让当地实现同一块土地两茬作物交替耕种,农民一年两份收成。全域小麦订单回收制,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
为抢抓土壤墒情,农民趁土壤化冻抢时“顶凌播种”。今年小麦播种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目前,宁城县等南部地区土壤已解冻,“解冻线”正向辽东、蒙北扩展。
“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今天正式开启小麦播种。”农牧技术推广中心粮油作物站站长曲晓勃介绍,“小麦是‘种在冰上、收在火上’的作物。今年采用的无膜浅埋滴灌和北斗导航定位精播技术,能节水灌溉、确保苗匀苗壮,提高小麦产量和收益。”
为确保小麦顺利播种,农业科技人员线上线下指导农民提前耙磨整地,抢抓农时。农牧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品种评比试验,选育新品种。涉农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加快调运发货,确保春耕物资供应。据悉,今年赤峰市小麦计划总播种面积约40万亩。
作者:端木 单德志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