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人物 详情

安强:青春沃野逐梦西部 扎根乡土助农兴农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张燕
  • 作者:王壹
  • 2025-03-29 10:57:54

“留在西部、奉献西部,一直是我的目标。从国企辞职至今4年了,这四年扎根农业也让我收获感和成就感满满!”谈及留在家乡的原因,甘肃省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强说。

清明时节,正是春耕关键期。自去年12月安强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培训回来后,又添了许多新想法。今年春耕季对于安强来说,就是将想法付诸实践的重要时间节点。连日来,安强披星戴月,与其他农户一道,努力帮助家乡的农民朋友提高收入,把更多优质农产品卖到外面去。

今年32岁的安强曾是中国电信武威分公司的工作人员。安强从甘肃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电信工作。工作前几年恰逢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众多返乡青年开启创业历程。这些都让安强看在眼里,并逐渐萌生了一些想法。

在中国电信任职的几年里,安强的工作也与很多农民朋友打交道。在交流中,安强发现很多农户面临着农产品销售不畅的问题。这也坚定了安强返乡创业、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心。

2021年,安强毅然辞职,放弃了“铁饭碗”,决心为乡村振兴做一番事业。根据前期调研,他选择从设施蔬菜订单农业切入,整合土地、技术、渠道资源,构建“政府+企业+农户”利益共同体。安强抵押房产筹集资金,和农民签订特色农产品种植订单协议保证农户收益、盘活闲置的村集体经济房屋,改造闲置校舍为冷链仓库,与凉州区羊下坝镇五沟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签订了厂房租赁协议,他的武威市忆农甜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诞生。

公司诞生后,安强着手开始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为了区域品牌的口碑,安强带动工作人员逐一联系对接农户,将农户组织起来,统一培训,将收购标准等传授给农户。

准备工作就绪后,2022年,公司承接的“凉州农鲜”区域品牌正式开始线上运营。从那时起,安强搭建起“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社区团购”销售矩阵,在全国签约生鲜网红达人300多名,同时在西安、成都一线城市开设社区团购服务站,推动武威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溢价20%。

2023年与甘肃河西甜美农业达成战略合作,打通“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订单农业扩展至1500座大棚,年销售额产值近4000万元,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兄弟产业”的跨越。

随着公司发展规模的扩大,安强也感受到有些“力不从心”,需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在我感觉到发展迷茫,知识储备不够的时候,去年我被遴选为甘肃省2024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去年12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学习,让我有了学习充电的机会。”安强说。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习期间,安强担任设施农业班班长。之前,安强公司发展乡村产业主要靠“摸爬滚打,出力流汗”。经过学习,特别是在培训期间,安强参观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考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后深受触动,意识到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向科技要效益。

于是,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羊下坝镇五沟村基地引入物联网系统,配套安装了气象站、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智能滴灌设备,由安强所在的公司负责运行。系统安装完成后,农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查看大棚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系统自动预警病虫害风险。

面对种植季节短、农民收入不持续的问题,安强也有了新的计划。“今年我打算带着团队开启‘南北接力’的发展模式,在今年秋冬季节甘肃寒冷的时候,我们去海南等地建立基地,保障全年都能持续带动农户就业增收。”安强谈起今年的发展计划,信心满满。

在扎根家乡,从城市回到乡村的四年里,安强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出“育种—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并创立“忆陇甜”品牌,通过电商赋能破解销售难题,并扩建设施大棚1200座,带动1000余户农民增收。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壹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