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社主办

首页 基层 详情

黑龙江鸡西: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好“丰”景

  •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 编辑:暴佳然
  • 作者:刘峤、张科
  • 2025-03-31 20:07:50

春季的东北大地依然寒风刺骨,而位于黑龙江鸡西市的31万余亩高标准农田上机械轰鸣热火朝天。中铁一局的各班组生产正酣,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响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安排部署。

在东北大地扎根近两年以来,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先后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1万余亩,建造机耕路234余公里、生产路577余公里、构筑物6000余座,侵蚀沟治理1333条,防护林及绿化300余公顷,雨污改造20余公里,房屋建筑11万余平方米……相关建设工作与国家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和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同频共振。

黑土区侵蚀沟治理。

让“群众需求”成为工艺进阶的“源动力”

“备耕正当时,种田不费心,多亏了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对农田进行了综合改造,改善了种植条件。”虎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得到当地群众和种植大户的一致称赞。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虎林片区班组面对夏季施工砂石路运输难、成本高、与农忙冲突等困境,创新提出“反季节施工”——待冬季地表上冻后,利用冻土承载力直接铺筑路基。这一策略省去了基础换填环节,施工效率提升40%、工期提前2个月、成本降低15%,同时避开秋收高峰,缓解了交通压力。

“在优化工艺工法之后,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当地农户点赞,更降低了施工成本,这步棋我们走对了。”片区项目指挥部总工周凯笑着说。

高标准农田。

让“点废成金”成为降本增效的“黑土地”

“余料的循环利用每年不仅能节省材料成本近10万元,更能减少建筑垃圾30余吨。”疾控中心新址项目负责人陈鸿介绍。

传统钢筋保护层厚度单一,需手工修整,易导致保护层偏差、钢筋位移等问题,直接影响结构安全。班组另辟蹊径,将混凝土余料倒入废弃模板制成的模具中,预制出带“田字槽”的定制垫块。新型垫块强度高、厚度可调,能精准控制保护层厚度至0.25厘米以内;上方的沟槽设计让钢筋绑扎更牢固,合格率提升至97%。如今,这项创新成果已在鸡西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项目中大显身手,成为降本增效的典范。

让“绿色发展”成为和谐共生的“新底色”

“传统喷射混凝土土钉墙不仅污染大、能耗更高。”冰上运动中心项目张瑞雨介绍。班组研发了“绿色装配式土钉墙”,他们以可回收面层替代混凝土,通过连接件将土钉锚固定成整体,既保障边坡稳定,又实现坡面防水。该技术无需大型设备,日均施工量达600-1200平方米,效率是传统工艺的5至10倍;材料抗拉强度高,造价降低10%,且施工不受天气制约。在鸡西市冰上运动中心项目中,装配式支护技术成功抵御了多次强降雨的考验,边坡零渗漏、零塌方。

中铁一局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出发点,以“五小”为切入点,在施工工艺、环保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大胆突破,在黑龙江省职业技能竞赛中摘得团队优胜奖。从钢筋绑扎的毫米级精度到冬季砂石路的智慧施工,一项项“五小”成果提升了工程建设品质,提高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绘就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好“丰”景。

作者:刘峤 张科

相关新闻
左侧固定广告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