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得搭牢固些,拉枝也得拉到位。”春日里,在河南省淅川县马蹬镇双泉观村,32岁的周红彬正有条不紊地指导着乡亲们管护千亩金银花基地。在他面前,新栽的幼苗迎风傲立,几十位务工乡亲搭架、除草、拉枝有说有笑,忙得热火朝天。
“以前年轻能外出打工挣钱,现在上了年纪在家门口也有活干,你说我高兴不高兴!”地里务工的石红敏挥动着锄头,脸上挂满笑意。
周红彬是双泉观村的村民,也是村里千亩金银花基地的负责人。20多岁大学毕业后的他,在郑州扎根从事金融行业。一晃10年过去了,虽在异乡“有家有业”,但他总爱回老家。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在渠首大地,马蹬镇组织招商团队到郑州、武汉等地对接,鼓励在外乡贤回乡创业,带领家乡的乡亲们实现“共同富裕”。在马蹬镇的感召下,周红彬不顾家人的反对,下定决心回到老家带着乡亲们闯出一条致富之路。
村里荒坡多,交通闭塞,没有年轻人……马蹬镇又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啥产业既护水又致富?摆在周红彬面前的现实问题,让他愁得几宿都睡不着。
“金银花耐瘠薄、耐干旱,有利于保持水土,经济效益也好。”一次,在跟村里长辈聊天的过程中,周红彬有了灵感。他先后到湖南、安徽、山东等多地考察,最终决定引进花蕾集中、产量高的“丰蕾”金银花品种。同时,把学到的金银花种植、管护技术手把手地教授给乡亲们。前年,双泉观村的金银花一经上市,因为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高便被当地的药材企业抢售一空。
随着金银花产业蓬勃发展,双泉观村成立了合作社,并依托县财政的扶持资金,对500余亩闲置土地提档升级,土地租金由原来每亩100元提升至180元。村集体收入增加近10万元,带动了13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1.5万元。
“去年年底,我们基地还被评为‘南阳市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哩!”周红彬自豪地说,“看到乡亲们鼓起的腰包,我当初的选择没错!”
“双泉观村金银花产业带来的变化,是马蹬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招才引智、乡贤带动发展方式的缩影。”马蹬镇党委书记夏丹介绍。双泉观村的招引效应迅速辐射全镇:崔湾村通过乡贤招引来了浙江制衣厂,日常用工30余人;石桥村招引企业,投资500万元将闲置学校、民居等改造成精品民宿……
近年来,马蹬镇召开招才引智座谈会7场,吸纳各类意见建议50余条,引进了一大批返乡创业人才,发展中药材种植、仿真花加工、农家乐经营、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带动群众就业2000余人。
作者:卢晋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