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平川:春风十里,藏不住的人参果香

2025-04-09 15:21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编辑:葛羚羚 作者:秦维教

春风里,有桃花香,有梨花香,还有裹挟着泥土芬芳的草木香。此时,走进甘肃白银平川区宝积镇响泉村的种植大棚,人参果迎来了新一轮的丰收季,馥郁的人参果香随着春风肆意飘散,瞬间将前来采摘的游客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世界。

外地游客正在11号大棚采摘人参果。

“我们按人参果的成熟期依次开放大棚供游客采摘,这10个棚子生长出的人参果大部分在成熟期的时候就被游客采摘完了,最多的时候一个棚子一天能够接待500余名游客。”4月8日,负责管理大棚的工作人员舒清娣正忙着为前来采摘的游客称重人参果。“在这里采摘的人参果一般是10元/斤,节假日有时候一天就能采摘1000斤左右,平时每天也能有500斤左右,清明节这几天也有专门发往内蒙古、陕西和天水等地的果子,销售人参果的收入就直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村集体账户,果子不出村我们就能拿到钱。”说到收益情况,舒清娣脸上洋溢着笑容。

工作人员舒清娣为游客称重人参果。

宝积镇响泉村与主城区相邻3公里,京藏高速平川区出口设在村北1公里处,平川西站距离本村7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和电力、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资源优越,是发展绿色有机蔬果的最佳区域。近年来,响泉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突出绿色、优质,做好人参果种植产业,走出一条“支部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据响泉村党总支书记吴振波介绍,大棚里之所以能培育出品质出众的人参果,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我们这儿土壤肥沃,光照和灌溉水源充足,再加上四季分明的气候,为人参果生长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环境。同时,我们坚持绿色种植理念,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让每一颗人参果都能在自然的怀抱中健康成长,保留最原始、最纯正的味道。”吴振波笑着介绍,“人参果属茄科草本植物,富含氨基酸、维生素C和硒及钼、铜、锌、铁等十来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耐旱抗碱生态适应性较强,种植技术易于村民掌握,非常适合在本村推广。”

响泉村党总支书记吴振波认真介绍人参果的生长条件和营养价值。

响泉村党总支坚持以“党建链”赋能“销售链”,通过支部联建,与区内商超、生鲜平台签订“红色助农协议”实现订单化直供;组织年轻党员开展线上销售,将人参果销往全国各地;举办“红心领航·人参果采摘节”,打造“观光+采摘+农家乐”一体化体验,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

“响泉村距离城区挺近的,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能直接到大棚里采摘到新鲜的人参果,比起水果店里的人参果,这里采摘的人参果更加厚实多汁、淡雅清香,有独特的风味,采摘完还能在响泉公园里面转转,孩子周末过得会比较充实。”正在采摘人参果的游客高兴地说。

人参果挂满枝头,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采摘。

经过村集体连续三年丰产丰收,响泉村人参果产业更加注重量和质的“双提升”,为破解产量较低和农户参与度低的难题,村党总支在党员中积极推行带头流转土地、带头加入合作社、带头学习技术的“三带头”机制。同时,成立“红色技术服务站”,田间授课20余场次,共为150名村民详细讲解种苗优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标准化种植规范。

“红色技术服务站”工作人员指导农户为人参果秧苗绑蔓。

“我们今年通过整合20亩连片土地建立示范基地,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户+农户’四级联营模式,带领更多村民发展人参果种植产业。截至4月8日,村集体人参果销售收入18.6万元,预计今年基地年产人参果12吨,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3万元。”今年“三带头”的党员周有军脸上的兴奋溢于言表。

作者:秦维教

———— 分享至 ————
深度报道
推荐视频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 by farm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