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很多来棚采摘的,来家里称的,我电话都接不及,这段时间的订单我都不敢接,供不应求。”4月11日,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孟轲乡,温室大棚种植户张路军说道。
张路军在自家温室大棚采摘西红柿。
张路军的温室大棚里,使用自制酵素肥料后的毛粉西红柿长势喜人,植株健壮、叶片厚绿、坐果率高、果实均匀,饱满圆润的毛粉西红柿迎来了成熟季。
“发酵肥是一种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并减少化肥依赖,每亩肥料投入从600元降至300元,但精品果率从70%提升到85%。成本降了,品质反而上去了。目前这种追肥法得到了华龙区番茄种植户的认可。”参与过濮阳市实施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张路军愉快地说。
同日,岳村镇种植大户乔亚凯正在使用今年新上的滴灌设备,让自家400多亩小麦喝足“拔节水”。
“没用滴灌之前,我这400多亩地人工浇水10个人需要半个月的时间,现在我和父亲两个人5天左右就能全部完成,还不耽搁我回家吃饭。省工省时,节约水源。”乔亚凯边检查滴灌带边说。
乔亚凯使用滴灌浇灌小麦。
据了解,乔亚凯这对父子热衷于学习和尝试新技术。近年来,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试验了小麦宽窄行播种、小麦-辣椒轮作、玉米密植单产提升等技术。新技术不仅减少了人工,而且增加了收入,给他们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了信心。
近年来,华龙区共培育高素质农民1300人,参加省、市高级培训班约100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不仅为种植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了“生态+品质”的金钥匙。下一步华龙区将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集约、智能化的设施农业转型,重点发展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技术。未来,随着更多农民走进课堂、拥抱技术,濮阳市华龙区的田野上将涌现更多“有技术、懂经营、善创新”的高素质农民。
作者:郭亚玲 杨枫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