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一季度有关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介绍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一季度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同比增长6.9%,进口下降6%
王令浚表示,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的情况下,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实现规模增长、质量提升。据海关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6.13万亿元,同比增长6.9%;进口4.17万亿元,同比下降6%。
一季度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8个季度超过10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高出整体0.9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出口增长较快,其中,出口增长比较快的为家用电器、笔记本电脑、电子元件等;进口增长比较快的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等。
王令浚介绍,一季度我国外贸领域在四个方面呈现出积极的变化:一是经营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52.9万家,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万家,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1%。二是对外合作空间进一步拓展,与传统市场的贸易保持较强韧性,对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进出口都实现较快增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走深走实。三是区域开放布局进一步优化,一季度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4万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国整体增速高7.4个百分点。四是外贸的“含新量”进一步提升,一季度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进出口的“半壁江山”,国潮新品不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占比不断走高,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2.8%。
中方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
近期,美国政府滥施关税,对全球包括中美在内的贸易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王令浚表示,美方所谓的“对等关税”,颠覆现有国际经贸秩序,将美国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之上,是典型的关税霸凌行为,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
“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美国政府所作所为已经引起全球普遍反对,中方已经坚决采取反制措施,并将与各方一道继续共同反对美国关税霸凌霸道行为,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王令浚表示,中国第一时间坚决实施必要的反制措施,不仅是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
吕大良介绍说,一季度我国出口规模依然较快增长,在压力下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对此可以从需求、创新和竞争力三方面来看。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从国内产业创新看,中国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从竞争力方面看,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吕大良表示,“中国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东盟继续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欧每分钟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一季度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近几年,东盟保持我国第一贸易伙伴的地位。中国和东盟10国人口加起来超过20亿,约占全球的1/4,双方的开放融合、共同发展,持续释放了市场潜力,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时候树立了合作典范。
吕大良介绍,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1.7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占我国整体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我国与东盟共同致力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双方的产业链联系紧密,带动了上下游产品的进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制造业产品占我国与东盟贸易的比重达到90.1%。此外,我国与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建设扎实推进,使贸易往来更加顺畅,将双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果。
“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经实质性结束,双方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在标准和规则等领域加强互融互通,共同促进贸易便利化及包容发展。”吕大良介绍说。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中国和欧盟经济总量合计超全球的三分之一。据王令浚介绍,作为互为彼此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从建交初期的24亿美元增长到现在的78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我国对欧盟进出口1.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相当于每分钟都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王令浚说。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形势下,中欧双方密切沟通、携手合作,共同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将为双方和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稳定性、确定性。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共建国家加起来,占全球GDP已经超过4成,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超过5成,在全球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越来越大。据吕大良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是5.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一系列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接地气、惠民生,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生根发芽,带动相关产品贸易往来。
农业领域贸易持续保持良好势头,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进口产品检验检疫
我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合作保持良好势头。自2017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8年保持我国农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一季度,我国自东盟进口农产品526.5亿元,增长13.8%,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79.2亿元,增长1.4%。双方的优势农产品满足了彼此的多样化需求。
在农业领域,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同样持续向好发展。一季度,我国从欧盟进口啤酒、猪肉分别增长25.7%、17.5%,对欧盟出口水产品、干鲜瓜果分别增长34.4%和10.8%。
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携手深化产业合作中,农业领域持续扩大合作,一季度我国对共建国家出口农药制剂增长15.5%,农业机械增长37.2%;自共建国家的禽肉进口量增加32.9%,干鲜瓜果进口量增加8.5%。
有媒体问及进口食品涉沙门氏菌问题,吕大良回应称,近期中国海关从进口的美国禽肉骨粉中检出了沙门氏菌,依法依规暂停了3家涉事企业的输华资质,并对外发布公告,有关不合格情况也向美国官方主管部门进行了通报。中国海关将一如既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进口产品检验检疫,保障进口安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帅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