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属于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南方雨水多,一般中等发生年病穗率30%-50%,产量损失5%-10%,大流行年病穗率达50%-100%,产量损失10%-20%。其病麦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致呕毒素,人畜食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董志平研究员告诉记者,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抽穗扬花期的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河北省中南部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只有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天气的年份赤霉病发生重,严重的病穗率也在10%以内,常规年份赤霉病很轻,田间偶尔发现病穗,这也是河北小麦作为优质麦产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来大力发展喷灌技术,常规年份赤霉病重的田块往往就是抽穗扬花期进行喷灌的田块。
为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淮海小麦-玉米(大豆)产能提升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2023YFD2301500)课题组呼吁并提醒小麦种植大户,提前安排喷灌拔节孕穗期用水,避免抽穗扬花期喷灌,人为造成赤霉病的发生,守护好优质麦的品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腾飞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