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青山绿水间,有一位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茶将军”的民营企业家,他就是廖红军。这位退伍军人的足迹遍布片片茶山,用一片白茶叶子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16年前,廖红军大胆吃螃蟹,将几百株白茶苗从浙江安吉引进四川大竹,如今,大竹白茶种植面积已达8万余亩,产值突破20亿元。大竹白茶产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站在茶山之巅,廖红军望着层层叠叠的茶田,心中充满了希望。“我要继续带领乡亲们,把白茶产业做得更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退伍不褪色:深山里的“茶将军”
初春时节,团坝镇的白茶基地笼罩在薄雾中,茶树连绵起伏,宛如绿色的海洋。茶农们背着竹篓,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翻飞,熟练地采摘着嫩绿的茶芽。廖红军挽着裤腿,与茶农们并肩劳作,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仿佛看到了丰收的希望。
2009年,退伍后的廖红军在浙江偶然接触到安吉白茶产业,被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深深吸引。看着安吉百姓靠种茶过上幸福生活,他萌发了将白茶引种到家乡大竹的念头。“大竹和安吉同处北纬30°,气候相似,家乡人也能靠白茶致富!”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带着几百株白茶苗回到大竹县团坝镇,开启了“东茶西引”的征程。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面对村民对陌生产业的疑虑,廖红军没有退缩。他自掏腰包组织60多位村民前往浙江安吉考察,让大家亲眼看到白茶产业的效益。考察归来,村民们干劲十足,“种白茶能致富”成了共识。廖红军趁热打铁,推动建立“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承诺“三免三保”——免费供苗、免费技术、保底收购,打消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刚开始种白茶的时候,心里直打鼓,怕卖不出去。后来廖总带我们去了安吉,看到那边种白茶的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心里就有底了。现在每亩白茶能卖到4000多元,比种传统作物强多了!”茶农饶登义告诉记者。
产业筑梦:白茶成为乡村振兴“金叶子”
在廖红军的带领下,大竹白茶产业迅速崛起。截至2025年初,全县白茶种植面积已达8万余亩,年产干茶700余吨,产值突破20亿元。他牵头成立生态农业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3500余户村民参与种植,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走进该公司的白茶加工车间,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忙着将采摘回来的茶青进行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廖红军站在生产线旁,仔细检查着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品质的严苛要求。
“白茶的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坚持绿色种植,人工除草,杜绝使用化肥农药,确保茶叶的天然品质。同时,我们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了冻干闪萃白茶咖啡等创新产品,让白茶焕发新的活力。”廖红军说。
廖红军深知,产业要长远发展,必须走标准化、品牌化之路。他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设数字化茶园,引入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同时,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冻干闪萃白茶咖啡等创新产品,推动大竹白茶从传统饮品向现代健康饮品转型。“大竹白茶”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矩阵持续壮大。
三产融合:白茶托起乡村“共富梦”
廖红军的视野不仅局限于种植加工,他更将白茶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依托万亩茶山,他打造了云峰茶谷AAA级景区、农业主题公园和特色民宿,推出茶事体验、茶宴品鉴等旅游项目。连续举办的“喊山开茶”文化节,累计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万元,带动茶区群众人均年旅游增收500元以上。
走进云峰茶谷景区,游客们漫步在茶山小道上,欣赏着茶园的壮丽景色。一座座特色民宿依山而建,与茶园融为一体。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采茶、制茶的乐趣,品尝地道的白茶宴,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我是专门来参加‘喊山开茶’文化节的,这里的茶园太美了!我还体验了采茶和制茶,感觉特别有趣。大竹白茶味道清香甘甜,我准备多买一些带回去送给朋友。”来自重庆市渝北区的游客李女士感叹道。
近年来,在廖红军为代表的“大竹白茶人”的推动下,大竹白茶产业链不断延伸。全县成立茶叶公司13家、专业合作社25家,形成了“统一供苗、技术、管理、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近年来,廖红军累计招引资金12亿元,吸引茶商36人到大竹发展白茶产业,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茶香四溢,白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初心如磐:带领乡亲共赴美好生活
傍晚时分,茶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一幢幢小洋楼错落有致,院子里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白茶产业带来的实惠。
“我喜欢看茶农们整洁的院坝和房屋,这让我觉得心里很踏实、很温暖。”廖红军说。身兼大竹县白茶产业委员会党委书记,他始终牢记带领乡亲增收致富的使命。通过发展白茶产业、财政补贴资金量化股权分红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0万元,辐射带动10万群众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听说家乡发展白茶产业,我就回来创业了。现在我的合作社有50多亩白茶,年收入能达到40多万元。感谢廖总带我们走上了致富路!”返乡创业青年黄勇说。
廖红军的奉献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大竹白茶产业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我种植大竹白茶也有将近10年时间了,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大做强茶产业,带领老百姓持续致富增收。未来,我们将继续推进白茶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茶园,让白茶这片‘致富金叶子’成为托起‘共同富裕梦’的可靠助力!”廖红军如是说。
作者:程一凡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传君
服务邮箱:agricn@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395205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035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78 京ICP证05068373号
农民日报社主办,中国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2019-2024 by farme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